日前開幕的2014北京國際車展上,新能源車的“扎堆”亮相成為一大亮點。本次車展中全球首發車達118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多達79輛,約占七成,包括寶馬、沃爾沃、賓利等豪華車品牌紛紛加入這一市場,搶灘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
4月21日,美國燃料電池生產商普拉格能源宣布與現代海斯克公司達成非捆綁性諒解備忘錄,將組建燃料電池合資公司,在亞洲市場開發和銷售氫燃料電池。普拉格的新舉動正值主要車企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爭相布局之際。而在此次北京車展上,北汽宣布與西門子組建合資公司,推進中國新能源汽車驅動技術發展。該合資公司將生產包括電機和電力電子設備在內的電驅動動力總成,應用于北汽S、C和L系列車型中。預計到2015年,位于北京的新工廠將實現量產,年產能或達到十萬臺。據悉,北汽將把電驅動系統應用于其電動汽車平臺中。
此前,通用汽車宣布推出適用于混合動力系統和其他替代型燃料的新一代節能小排量發動機,將在2017年前推廣到在64個國家銷售的27款車型上,其中包括在中國市場上市的新科魯茲。通用汽車還于日前表示將在2017年之前向中國投資120億美元,修建更多工廠,以加強競爭。
此外,電動車龍頭企業特斯拉CEO馬斯克近期造訪中國,并表示未來三至四年,特斯拉可能會實現在中國的本地化生產。特斯拉準備在中國建立超級充電站,初步計劃擇址北京、上海兩地。
分析人士認為,為緩解污染問題,中國政府對電動車推廣持積極態度,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望持續升溫。咨詢機構IHS Automotive最新報告預計,2014年全球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量有望增長67%,至40.3萬輛,增幅較2013年的44%進一步上升,其中中國將成為全球電動車普及度提升的重要驅動力。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4月22日發布的《2014年消費市場發展報告》指出,空氣污染所造成的環境壓力可能使“限購令”席卷更多城市,一線、二線城市的汽車消費或將遭遇行政力量干預的“天花板”,產銷趨勢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但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明顯利好。
事實上,從2010年起,我國即開始對新能源汽車實施補貼政策,大力倡導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發展,但發展效果卻一直不盡人意。筆者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之所以沒取得預期效果,沒有得到大范圍的普及,源于受到內外因的困擾:
在內因方面,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高速電動汽車仍存在購買成本高、技術成熟度低、電池壽命短、續航里程短等問題。動輒超過20萬元的價格,幾乎是同類型汽油車的兩倍,即使考慮國家補貼因素,也難形成價格優勢,很難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在外因方面,拋開政策性硬性因素外,單從市場角度來說,“充電難”的問題是目前電動汽車大面積普及的最大阻礙。充(換)電網點少。充(換)電網點是電動汽車真正商業化的基礎,沒有健全的充(換)網點,電動汽車要么“窩”在家里,要么“趴”在半路。而目前國內的情況是:除了深圳和杭州有較多針對公交車的充(換)網點,其他城市還幾乎沒有開始規劃。
諸多利好措施的出臺,使得汽車業內人士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充滿期待。但從根本上來說,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的活躍還有賴于基礎設施的建設,電池等技術問題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