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4月29日至30日,第三屆中德創新政策會議在京舉行。
中德政產學研界聚焦創新政策研究
科技日報北京4月30日電 (記者陳磊)4月29日至30日,第三屆中德創新政策會議在京舉行。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和德國教育研究部國務秘書格奧爾格·許特出席開幕式。中德兩國政產學研各界百余名代表圍繞產業創新、產學研合作、投資與國際研發合作、創新與未來等主題進行深入研討。
李萌在講話中表示,不久前,習近平主席成功訪問德國,兩國將2015年確定為“中德創新合作年”。李萌指出,中德兩國的科技合作呈現出機制化、多層次、寬領域等特點,成功助力兩國的經濟發展,并為世界提供有益經驗。中德兩國雖處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但都將科技作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共同措施,兩國對于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有著共同認知。李萌期望,中德創新政策會議能夠與時俱進地推進創新政策的研究,為中德創新合作出謀劃策,進一步開展務實合作,為中德創新合作搭建長期穩定的平臺。
許特對中德創新政策平臺產出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許特表示,“中德創新合作年”為深化中德科技合作提出了新目標。許特介紹了自2006年以來德國創新體系與政策出現的新特點和新趨勢。許特認為,中德雙方在科技領域是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在合作中合理分工,中德創新政策會議為雙方增進學習與了解、分享經驗提供了平臺。
中德創新政策會議是中德創新政策平臺的重要內容,中德創新政策平臺是中德政府磋商的重要科技合作成果之一,將成為兩國在創新領域交流對話的長效機制,對深化中德科技創新合作具有重要影響和導向作用。首次會議于2011年9月在北京召開。雙方開展的合作研究已經涵蓋了中德創新體系比較、創新政策工具設計和評估、中德潛在合作領域等議題,相關研究成果即將陸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