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在全球范圍內引起普遍關注,并迅速成長為推動全球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新興力量。中關村海淀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近年來重點推動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并已形成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和顯著特色,產業規模快速擴大,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
據中關村海淀園對外合作處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海淀園節能環保產業已覆蓋了各類新能源、大氣污染治理、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污水處理與循環利用、環境服務等多個領域,多數領域在北京市節能環保產業占據優勢地位,在一些領域擁有絕對優勢。
龍頭企業聚集 產業優勢明顯
在日前北京舉辦的2014中國制冷展上,一座綠色的小屋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由清華同方人工環境公司展出的被動式建筑,只需要普通建筑10%的能耗即可創造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
據清華同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沛灃介紹,被動式建筑代表著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超低能耗建筑設計理念,但同時對能源系統的設計提出了嚴格甚至苛刻的要求。清華同方的“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筑能源環境系統”采用熱回收技術、低溫空氣源熱泵技術、空氣過濾技術等多功能空氣處理技術,具有制冷、取暖、供生活熱水、送新風四大功能,可以有效控制室內溫度常年保持在20-26攝氏度,相對濕度40%-65%,二氧化碳濃度1000PPM以下,熱回收效率達75%以上,并可以顯著降低室內PM2.5濃度。
提起清華同方,人們往往只知道其在信息產業領域的優勢。事實上,能源與環境產業是清華同方的第二大支柱產業。近年來,清華同方將IT技術與節能技術相結合,有效幫助城市實現節能減排,可實現節能30%-50%。清華同方的環保產業,以煙氣脫硫、垃圾焚燒、水處理、空氣調節等核心技術為基礎,專業從事能源利用與環境污染控制工程和人工環境工程,致力于大氣、水、固廢治理,足跡遍布全國。如清華同方的LED綠色照明積極向市政照明、商業照明等市場滲透,節電效果明顯。
在中關村海淀園,成立于1993年的北京國電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是另一家不為普通百姓所熟知的環保龍頭企業。該公司主營業務為脫硫脫硝EPC、特許經營、環保設備制造等,目前已擁有授權專利100余項,所擁有的煙氣脫硫技術居國際一流水平。截至2012年年底,公司資產總額達120.15億元。
除了這些專業領域的龍頭企業,中關村海淀園不乏人們廣為熟知的明星環保龍頭企業:開創了餐廚廢棄物資源高效利用的嘉博文,在國內污水資源化和膜生物反應器研發與應用領域擁有較強實力的碧水源科技……統計顯示,中關村海淀園收入在10億-100億元的大型環保企業貢獻了節能環保產業一半以上的收入。這些龍頭企業在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中具備很強的競爭力,體現了中關村海淀園節能環保產業在北京市乃至全國節能環保產業所占據的優勢地位。
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活躍
仍需開拓市場
中關村海淀園聚集多家龍頭環保企業的同時,由于其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創新氛圍,也云集了許多創新能力較強的中小節能環保企業。坐落于海淀園上地信息軟件園的北京思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企業。
據思清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浩介紹,該公司雖然目前規模不是很大,但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等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技術力量雄厚,在運用新型生物技術進行污水治理、生物酶研究、工業微生物育種方面有獨到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獲得多項關于載體、污水處理設備、新型藥劑及微生物育種裝置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擁有多項專利技術。例如,思清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合作開發的“好氧—厭氧耦合污泥減量廢水處理技術”已通過教育部科技成果鑒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污泥減量化效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用這項技術,與使用傳統的生物處理方法相比,效果能提高很多倍,但是成本反而更低。”陳浩說。
此外,思清源通過對技術和專利的集成創新,開發出“SSLE型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填補了國內小規模(0.5-50噸/天)污水處理設備領域的市場空白,既滿足了污水的就地處理,還達到小型、低能耗、原位污泥減量化的目標,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統計顯示,目前中關村海淀園擁有節能環保企業800多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憑借深厚的技術資源,具備了較好的持續創新能力,行業引領基礎較好,在眾多的產業關鍵技術上都有一定的技術研發積累,在重點技術領域正在突破一些產業關鍵性的技術壁壘,部分重大技術成果實現了產業化并大力推廣應用。
和大多數中小節能環保企業一樣,雖然思清源在生活污水處理及工業廢水治理技術開發、孵化及工程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工程設計、安裝、調試和驗收管理等工程化實施的核心團隊,但陳浩坦言,由于公司之前只專注于技術研發,對市場拓展力度不夠,因此影響力有限,在相關項目招標中往往技術指標評分排在前列,最終卻只能拿到很小的工程。
中關村海淀園對外合作處的秦國強表示,研發能力強是海淀園很多節能環保企業的優勢,但一些企業往往在市場開發中存在短板,這是園區和企業下一步需要面對并積極解決的問題。此外,當前節能環保產業正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需要政府在政策扶持方向上和行業發展方向上加以引導。
創新優勢明顯
輻射全國值得期待
近日爆發的蘭州水污染事件,再次讓人們加大了對飲用水的關注,同時也凸顯了水治理的迫切性。
在海淀園,創建于2003年的萬若環境(北京)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正是一家以污水和廢棄物資源化為中心的企業。
萬若環境董事長張健于1992獲得柏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先后在德國多家環保技術公司擔任項目經理、部門經理、總工,開發多項環保工藝技術,主持多項大型環保工程。在他的帶領下,萬若環境以污水和廢棄物資源化為重心,開發出50 余項專利技術,曾被評為北京市“企業自主創新TOP100”。
事實上,以萬若環境為代表的海淀節能環保企業近年來在科技創新方面投入穩定增長,創新成果不斷涌出。截至2012年年末,海淀節能環保產業提交專利申請書1903個,較2008年翻了一番還多;實現專利授權數999個,較2008年增長了44.8%,平均增長11.1;擁有有效專利數2480個,較2009年增長了75.3%,年均增長25.1%。
中關村海淀園是我國節能環保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研發的策源地,科研力量雄厚,在研發、設計、中試、檢測等環節已經在全國確立了不可取代的產業特色。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區域客觀條件限制,海淀的節能環保企業在發展中對空間和資源的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為了開拓市場,一些園區企業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產業布局,實施技術和產業轉移。還有一些企業正在進行調研,謀劃產業轉移。
2013年,中關村海淀園對外合作處曾對7家重點企業進行了小范圍調研,顯示所有7家企業都有產業轉移的需求。對于此現象,業內人士表示,中關村海淀園的節能環保產業,不僅為北京能擁有更多的藍天白云做出貢獻,還將為全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做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