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攜手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中科雙良儲能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近日在北京成立。這標志著研究機構與上市公司產研結合,向“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產業化邁出實質性步伐。
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長李靜表示,科技創新依靠的不僅僅是科研機構的技術創新,更多地還有企業創新,用市場的機制作用讓科技創新產業化。“此次中科院‘聯姻’雙良節能,可以將中科院的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引向市場,讓更多企業、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尖端科技的發展成果,有助于將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深度產業化,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新模式。”
新模式首先“新”在對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掌握上,中科院手握技術這個金鑰匙,才有產業化投放的底氣。2013年,作為國內主要從事能源、動力和環境等領域的戰略性高技術研究的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5MW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海生博士介紹,這種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在電網負荷低谷期將電能用于壓縮空氣,將空氣進行高壓密封,在電網負荷高峰期釋放壓縮空氣推動膨脹機發電,能緩解我國對大規模電力儲能的迫切需求。
當前全球電力供應系統正趨向于跨地區、跨國界聯網、全天候不間斷供電的發展態勢。然而供電與用電匹配度低,尤其在深夜,過剩電力的“大放空”現象幾乎無法避免。同時,大力開發太陽能、風能、波浪能以及核能是世界新能源革命的潮流,但往往都存在供需不同步、供需不均衡的狀態。為改變以上局面,中科院的科研人員通過壓縮空氣儲能找到了“蓄電”的好方法。
一方手握科研成果,一方有著在節能減排產業市場化拓展領域的豐富經驗,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與雙良節能“一拍即合”。中科雙良儲能總經理吳剛表示,壓縮空氣儲能是一種極具市場潛力的科研技術,雙良節能也十分看重產品的市場需求。“發展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利用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常規電力系統效率、安全性和經濟性的有效途徑,更是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系統的關鍵技術。”陳海生說。
中科雙良儲能不僅努力探索產研結合的技術產業化開發,同時也借助技術優勢延伸出一大批下游意向客戶群。公司成立當天,就與江蘇井神鹽化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國內首套“1.5MW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工程化應用合作意向書”。多位意向客戶代表表示,他們對這套系統的大規模市場投放十分期待。
在向市場推出1.5MW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同時,中科雙良還宣布啟動10MW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的研制工作,以期讓中國電力企業站上世界“蓄電”領域的高地。
中科雙良儲能董事長馬福林表示,中科院與雙良節能將通過優勢互補,產研結合,快速推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的產業化,為維護國家電網安全、實現綠色發電和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我們希望通過產研結合,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馬福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