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當前,隨著國內產業的轉型升級,裝備制造業作為改革浪潮中的變革驅動者,成為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的引擎。不過,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盡管去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突破20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超過三分之一,穩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國的裝備制造業仍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很大。
面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應如何提升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邁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如何加快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近日,在河南鄭州召開的裝備制造業發展論壇上,來自裝備制造行業的相關專家、學者就以上問題進行探討交流。
創新能力不足成裝備制造業發展掣肘
河南省科技廳總工程師高拓指出,從2010年開始,我國制造業總產值已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依然突出。
高拓分析,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大而不強,從企業內部來講主要是缺少原始設計思想和理念,面向高技術產業的裝備制造能力較弱,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缺失,基礎件、基礎工藝、基礎數據庫等有待提高,歸根結底主要是我國在裝備制造業上創新能力不足。
“我國裝備制造業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展核心技術和研發高端產品是關鍵。”鄭州機械研究所副所長王長路說,我國基礎零部件發展滯后,核心基礎零部件長期受制于人,中國要成為裝備制造業大國,首先要成為機械基礎零部件制造強國。
比如在汽車行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突出。許昌遠東傳動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延生表示,2013年我國汽車產銷2211.68萬輛和2198.41萬輛,連續四年保持全球第一,但是,與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相比,在高端產品研發、生產設備更新改造以及檢測儀器的研發方面處于劣勢,高精度、高技術含量與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偏低。
同時,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活力不強等問題也阻礙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因大多數裝備制造業多是傳統的國有企業,企業發展缺乏動力,競爭和創新意識不夠強,產品多數處于產業分工價值鏈的中低端。
突破核心技術是邁向高端裝備制造的核心
與會者認為,我國的裝備制造業要邁向產業價值鏈的高端,必須要通過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并逐步引導制造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鼓勵企業在系統成套、工程承包、維修改造、備件供應等方面開展增值服務,延伸擴展研發、設計、信息化服務等業務。
河南省工信廳副廳長張震宇認為,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力還要在數字化和智能化上下功夫。要加快數字技術在各個環節的推廣應用,引導和推廣計算機集成設計制造系統、協同制造、網絡化集成制造、精意生產等先進制造模式,提升技術附加值。
“所謂‘重點突破,邁向高端’,我認為高端裝備制造的核心是關鍵構件。我們現在要形成技術體系鏈,結合產、學、研,通過創新技術把抗疲勞制造和關鍵構件做長壽命,加強對關鍵構件技術體系轉化上的認識、定位、創新和支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員趙振業認為,機械制造的領跑者是高端裝備的制造,其核心是關鍵構件。
營造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與會者認為,我國在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過程中,離不開企業內外部諸如政策、體制機制、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
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民建河南省委主委龔立群認為,在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的路上,首先要使企業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建立以企業技術需求為主導的市場化甄選項目的科技管理體制。其次,建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基金,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第三是以優勢骨干企業為龍頭,以產業鏈為紐帶,以重大項目為依托,推進裝備制造業的集群發展。此外還要構建裝備制造業的人才引進、培養體系,出臺引進高端科技人才的優惠政策,促進人才、項目、技術、資本對接,提高人才投資比重。
河南省發改委副主任郜秋菊認為,應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進一步降低門檻,吸引社會資本和戰略投資者,推進裝備制造企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以體制機制創新推進裝備制造業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州大學校長劉炯天認為,促進我國裝備制造業由大變強,首先就是創新與再創新。其次是選擇正確的產業發展模式。另外,加強對裝備制造業在人力資源上的支持也很關鍵。
“企業要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要在體制和機制上促進企業創新發展。”河南省工信廳裝備制造工業處處長亢東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