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某大型活動上,李彥宏與傳統產業的老板、企業家探討發展問題的時候,首次提到“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后要有互聯網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聯網,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以互聯網的方式去想問題。
互聯網思維,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對用戶、對產品、對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隨著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加速推進,IT互聯網技術和制造領域的深度融合正在引發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對我國工業企業加快推進生產方式、發展模式轉型產生著積極影響。
如在傳統的數控機床行業,在互聯網思維的沖擊下,捷星數控打造出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新發展。中國商飛公司研制的ARJ21支線飛機,則采用“主制造商+供應商”的管理模式,實現了全球十多個國家、104家供應商之間網絡化的協同研發和制造。
9月16日,比亞迪對外發布了搭載Car Pad移動互聯操作系統的汽車G5,是比亞迪基于互聯網思維打造的第一款汽車。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侯雁表示,車聯技術是G5的最大亮點,比亞迪G5配備了三個車聯裝備,Car pad車機融合多媒體系統,將整車控制模塊融入Car pad系統,內置無線網卡,通過APP拓展,車主可以在車內實現工作、娛樂等多項活動。
此外,萬達放言要把線下產業搬到線上、海爾扁平化模式之后決心與蘇寧一戰,都足可見“互聯網思維”已經逐步對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域產生影響。
當然,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也難免存在爭議。日前,在某媒體舉辦的一場關于“互聯網思維”的大討論上,馬云、董明珠、雷軍、柳傳志、任正非等互聯網行業的大佬和堅守實業的行業領袖可謂是針鋒相對,但又殊途同歸。
很多人把馬云稱為互聯網思維的典范,這也源于阿里打造出色的國內網絡購物平臺,顛覆了許多線下行業。在馬云眼里,互聯網是“顛覆”的代名詞。人們或許會說馬云不懂技術,可火爆的“雙十一”購物熱潮就需要云服務的支持。馬云曾這樣講:“因為我不懂技術,所以阿里的技術才是最好的。”
而在董明珠眼里,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石一定是制造業,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帶來的好處是提高效率,核心技術、過硬品質、貼心服務,仍是制造業成功的關鍵。在日前與李克強總理座談時她提到:“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是督促我們提速,而不是讓我們騰云駕霧。實體經濟不能飄起來,依然要腳踏實地,干好自己該干的事,就能夠在大數據時代取得成功。”
與這位巾幗英雄不同,另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互聯網大佬曾以十億元作為賭注,認為互聯網思維是可以戰勝實體行業的。他就是倡導零工廠、零專賣店的小米的掌門人雷軍,也是與董明珠打賭的那個人。在他眼里,小米不需要制造廠不需要店面,只把經歷用在系統和手機的研發上。“互聯網其實是全新的方法論。思考問題的方法完全不一樣。通過一步一步的思索,包括實踐,有一天我覺得他是一整套的東西,假如我們用這套東西做任何一個產品產業,我覺得都能產生核爆炸。”雷軍這樣說。
在“雷布斯”的呼吁下,擁有了互聯網思維好像就可以改造任何一個行當。不過,華為的董事長任正非卻告訴我們要理性看待互聯網思維,“互聯網雖然促進了信息的生產、交流、獲取和共享,但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即使在互聯網時代,車子還是車子,豆腐還是豆腐。目前來看互聯網還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它只改變了做事的方式,使傳送層級減少,速度加快。”
在上面幾位企業家的針鋒相對,我們不難看出,即使是堅守實業的大佬依舊認可互聯網極速、便捷的特性,只是對其“顛覆”能力所見不同。而馬云雷軍等人雖然獨鐘于互聯網思維下的行業顛覆,但又離不開實業的支撐。
或許,相對折中點的思路更加可取。畢竟實業與互聯網還未有真正巨大體量的、大面積的結合,如何理解互聯網思維,也還沒有定論。就像柳傳志先生所講的:“近來經濟界、企業界一直在探討互聯網思維對傳統產業、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作用,其實,對傳統產業而言,互聯網思維的最大作用不是顛覆,而是改良和改善。”
筆者認為,對于傳統工業企業來說,當前“互聯網思維”最核心的應該是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轉變以往“以產品為中心”的理念,應用互聯網“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思維,積極構建新型企業生態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