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后危機時代”的經濟增長靠什么?估計在所有的答案中,新能源產業獲得的呼聲最高。是的,隨著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和氣候變暖問題的日益突出,積極推進能源革命,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新能源推廣應用,已成為各國各地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應好型社會的重大戰略選擇。其中,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成為新能源振興規劃的重點發展領域。我國正在制定的 新能源發展規劃,將把新能源放在戰略地位,加強新能源的技術研發,大力加強對新能源產業的投資。按照規劃,到2020年,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總投資將超過3萬億元。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競爭,將成為新一輪科技競爭和產業競爭的重要戰場。而隨著核電技術安全系數的提高以及我國自主研發力量的成熟和完善,核電會逐漸成為我國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支柱。
江蘇田灣核電站
近日,筆者從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網獲悉:隨著陽江核電站5、6號機組數字化儀控系統自主化意向書的簽訂,我國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將在陽江核電站實現100%國產化。承擔此項建設任務的中廣核集團北京廣利核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目前正以陽江5、6號機組為依托,進行科技攻關,計劃在2010年前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級系統樣機。這標志著我國將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但我們似乎還不能高興得太早!
國務院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今年6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說:2008年4季度以來,核電建設非常引人關注,能源局也在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作為整個規劃不僅僅是“量”的問題,實際上 規劃還強調“質”的問題。通過這次規劃的調整,應該說要使我們到2020年能夠真正做到在核電領域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制造、自主運營,早核電發展的這一、二十年中算是第一階段的話,我們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還離不開“洋拐杖”。隨著核電發展規劃的實施,到2020年我們肯定可以做到核電進入自主發展的階段。
你看,中國核電的發展從引進、消化、自行研發設計到全部自主發展還有至少10年的預期,10年的時間,我們能走好嗎?核電發展還存在哪些重要或亟待解決的問題?近日控制網記者專程采訪了北京廣利核系統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利核)總工程師朱毅明先生。他認為中國核電的發展有幾大問題令人憂心:
我國核電產業經歷大起大落的過程,這對整個行業的形成和成長都存在不利的影響。目前核電產業發展亟待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持續發展能力。現在一個不好的趨勢是在項目進度的壓力下重工程,輕基礎研究和自主產品研發,一些國內單位熱衷于引進,對于引進的技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設計和制造大多停留在拷貝復制的水平,消化和吸收都沒有做到位,其結果就是引進-落后-再引進。另一個問題是有限的資源與快速發展的矛盾,其中人力資源問題更為嚴重。由于核電項目周期長,一般從籌建到商運至少6-8年時間,以DCS為例,從簽訂合同到調試完成至少3年,由于以前的核電項目較少,有完整項目經驗的工程師數量有限,人力資源特別是高級工程技術和項目管理人員缺乏是國內核電行業的普遍性問題。
朱總提出的問題再度引起筆者的沉思。一個行業要獲得健康持續發展,就是看它的持續發展能力。決定持續發展能力的是該行業的基礎研究。當一個行業的基礎研究和自主研發水平發展到相當高度的時候,重視工程項目的快速安全的推進是沒有多大問題的,而在基礎研究也研發能力薄弱的情況下一味重視工程項目的爭奪和推進就是本末倒置、掂量不出輕重的問題了。沒有學會走就想跑,不摔跟頭才怪呢!所以,廣利核公司一直秉承耐住寂寞、抵住誘惑、穩重求進的發展思路,以實現核電設備的國有化為己任,默默拼搏,刻苦公關,才能成為核電設備國產化道路上的先行者和領頭人。中國向來不缺先知先覺者,缺乏的是身體力行者;不缺嘩眾取寵者,缺乏默默苦干者。然而從長遠看,上帝是最公平的,所謂天道酬勤,最終持續受益的仍是勤奮苦干的默默耕耘者和她背后的國家。
一個在某些行業落后的國家,引進先進設備和技術是可以理解的,關鍵看引進后希望做什么。引進后不能消化吸收,使設備變成一堆廢銅爛鐵,落后仍是落后,走不出引進-落后-再引進的老路子。中國經不起這樣的引進了,應該走引進-消化-吸收-自主發展的路徑。道理似乎誰都明白,做起來并把它做好的總是少數。關鍵是急功近利在左右人們的思維方式,各種誘惑讓個人和企業都耐不住寂寞,全民都想大干快上,能讓誰停下匆匆的腳步?可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把刀磨快了,柴才能砍得快;只有消化透了,才能制造出屬于自己的產品,才能取得合理而較高的利潤。
還是回到核電關鍵技術設備吧。朱毅明先生告訴控制網記者:我國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在非安全級DCS和一些專用儀控系統方面已經可以替代進口產品。北京廣利核公司在中廣核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承擔向紅沿河和寧德提供全套的DCS系統非安全部分的任務,這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核電數字化控制系統首次在百萬千瓦核電站大范圍使用。中核集團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也各自成立了專業化的儀控公司,在不同程度上承擔儀控設備自主化的任務。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級數字化儀控系統的研發工作也在積極推進,爭取盡快上線。
這就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自主研發之路,這些默默無聞的科技公關者,環抱著一種宗教般的執著,探索并實踐著屬于民族核電業的光榮和夢想,他們有骨氣,在創造著屬于自己的東西,同時他們也在鑄造中國核電的脊梁。
無論正在制定的新能源振興規劃還是新的核電發展規劃,我們都應該冷靜慎重地對待,不能跟風,也不能“熱炒”。正如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高級技術顧問馬一教授所說 ,面對如此宏偉的核電規劃和巨大的核電市場,我們必須保持十分清醒的頭腦,對任何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當前應首先確保將已投入運行的核電機組安全可靠地運行好,同時,還要增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力度,特別要在我們的弱項和短缺的項目上下功夫。
對于新能源的崛起,相信,無論是本著對國家民族的責任還是媒體自身的良知,控制網都會密切關注它發展的每一步,同時也會把把自己獨立的思考傳播出去,以引起業內人士的注意和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