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和最大最強的高技術產業基地,中關村是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引領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方向,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歷史進程中發揮著示范帶動作用。
中關村成為創新發展高地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堅持不懈地打造最優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以“敢為天下先,敢為天下強”的精神,以“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以集聚全球高端人才、強化政府服務職能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為主要抓手,全力建設最優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集聚全球高端人才
全球高端人才,被中關村視為創新創業的核心資源。
創新的關鍵在人才。“沒有全球頂尖人才的集聚,就不會有全球頂尖的自主創新技術成果。”這在中關村是共識。集聚全球高端人才,是中關村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舉措。
多年來,中關村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全球攬才,實施北京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集聚工程。
“走出去”,依托在硅谷、倫敦、悉尼、東京等地區設立的11個海外人才聯絡機構,廣開薦才引才渠道。
“請進來”,先后引進874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574名北京“海聚工程”入選者,數量均占北京地區海外高層次人才總量的七成以上。“請進來”的“海歸”,已成為中關村自主創新和創業的中堅力量。
據統計,目前,全國約四分之一的“海歸”首選在中關村創業。“這是因為中關村在政策、人才和資金上更有優勢,政策先行先試,容易招到人才,也容易找到風險投資。”在高新技術企業易美星光工作的范振燦說。
如何更好地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北京市《加快建設中關村人才特區行動計劃(2011—2015年)》提出,實施6項重點工程和10項具體政策,包括創業人才所需的資金扶持、股權激勵、人才培養,以及落戶、住房等方面的政策。
在今年9月組織的“2014年海外人才考察中關村”系列活動中,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等17個國家的近百名海外院士專家、11個國家的80余名海外創業人才走進中關村,考察前沿技術成果和創新創業環境。澳大利亞斯文本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技術學院教授楊耘評價說,“未來的中關村,將成為全球創新創業者的夢想之地”。
多年來,中關村力推以產業聚人才,實現人才集聚和產業發展相互促進。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這里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標準和核心產品國際領先;大數據產業鏈初具規模,技術發展與硅谷同步;新型疫苗研發與發達國家同步,生物農業技術國內領先……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有效吸附全球高端人才的載體。
如今,中關村正在加快建設國家級人才特區,構筑人才發展的戰略高地和福地,廣攬國際和本土英才,共建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強化政府服務職能
“中關村園區以服務為主,沒有過多的行政干預。”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說。政府不斷強化自身服務職能,對中關村創新創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委、北京市政府和中關村管委會在中關村著力最深的,就是為創新創業提供政策、調配資源、搭建平臺。各級政府部門圍繞市場配置資源功能發揮拾遺補缺作用,幫助集聚于此的大批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和高端人才等把能量充分釋放出來。
“中關村是技術型園區,不像一般的產業園區,建成后立刻就能出產值、出銷量、出效益,也無法預知其研發出的到底是‘雞蛋’還是‘金蛋’。但是,多年來,中關村一直努力為企業服務,無論軟件還是硬件,在資金扶持、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做得很到位。”東華軟件副總裁高書敬深有感慨。
為創新創業提供多方位優質服務和良好環境,是北京市和中關村管委會孜孜不倦的追求。這些服務最終轉化為創新型企業的加速趕超,如,同樣是達到百億元規模,聯想用了15年,百度用了10年,小米僅用了3年。
為更好地支持創新創業,中關村建立健全了覆蓋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業孵化機制和創新服務體系,以量身定制的全過程服務,扶持創業和創新企業做大做強,不斷強化可持續發展能力。該體系主要包括支持科技企業初創期發展的“金種子工程”,扶持高成長性科技企業的“瞪羚計劃”,以及助力具有一定規模、創新性強、處于行業龍頭地位的重點企業再提升的“十百千工程”等。
中關村管委會還主動爭取北京市政府在中關村啟動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工作,規定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自主創新產品。北京市的政府采購項目涉及交通、環保、新能源、先進制造、信息化等眾多領域,中關村的一大批技術和產品由此進入地鐵、機場、水處理等城市運行關鍵環節。
中關村通過政府采購與新技術、新產品應用推廣而實現的年企業銷售總額已達近百億元,這為自主創新企業鋪設了攻占市場高地的快車道,促進不少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深化體制機制創新
“中關村的政策重在先行先試,關鍵是要打破束縛,釋放創新創業活力。長期以來,國家關于科技創新的政策和體制機制,大都在中關村先行試點。”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說。
作為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和科技體制改革的探路者,中關村在政策和體制機制方面的許多突破,為創新創業提供了堅實保障和不竭動力。
據介紹,國務院先后出臺關于支持做強中關村科技園區的8條決定;批復同意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求中關村在股權激勵、科技金融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探索;原則同意中關村“1+6”鼓勵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的系列先行先試改革政策,出臺了“新四條”試點政策實施細則和《關于加快推進高等學??萍汲晒D化和科技協同創新的若干意見》等。
基于上述政策創新,中關村在全國率先開展了法制建設、工商登記注冊、經濟統計、投融資、信用、知識產權、股權激勵、中介服務、人才培養和引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試點工作;新型協會組織快速發展壯大,促進由單個企業的獨立創新向聯合創新轉變。
與此同時,中關村在股權激勵試點、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創新試點、重大科技專項經費列支間接費用試點、工商管理改革和社會組織管理改革試點,以及支持新型產業組織和民營科技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深化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試點等方面,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作為我國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的試驗田,中關村在科技金融領域也積極創新。1999年底,成立了全國首家科技擔保公司,截至目前累計提供了超1000億元的擔保融資;2001年,啟動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試點;2006年,新三板最早在中關村進行試點,后來擴展到全國,成為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
如今,由19個國家部委和北京市29個相關部門共同組建的中關村創新平臺,正在探索建立協同創新的組織模式和新機制。稅收優惠、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6項新政策在中關村全面落地,進一步激發了強大的協同創新合力,營造出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
緊扣創新創業需求,市場化的創業服務機構、產業聯盟等新型社會組織應運而生,促進創新創業由依靠政府行政推動轉向依靠專業服務機構、技術轉移機構、協會商會等市場化的社會組織推動,這是中關村創新創業體制機制的一大亮點。
如今,活躍在中關村的各類協會組織達百余家,擁有近2萬家會員企業,覆蓋了各個產業和技術中介服務領域;產業聯盟80余家,成員單位5300余家,近兩年共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532項,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政產學研用單位參與、合作運營與利益分享的運行新機制。
根據國務院批復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擁有良好創新創業環境的中關村,將在此10年間催生一批具有顛覆性的自主原創重大技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話語權的領軍企業和領軍人才,成為真正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技術產業基地。
為創新創業 提供沃土
打造最優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不能僅靠政府唱獨角戲,需要企業、科研機構、創業者、中介機構、投資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創新創業主體共同參與
中關村作為創新創業高地,同時具有高校多、科研機構多、人才密集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令有些想去學習借鑒中關村經驗的人望而卻步,“這些先天優勢,咱就是想學也學不來啊!”
上述優勢確實是中關村成為中國創新創業高地的重要條件,但并非最核心的原因。要想成為創新創業高地,關鍵在于打造最優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讓有志于創新創業的人愿意來、能成事、成大事,需要政府和各類創新創業主體的共同努力。
全球高端人才愿意選擇到中關村創新創業,看重的正是這里有適宜創業的體制、機制、資金和政府服務等方面的支持,這些都是市場自身無法提供的。
中關村管委會也非常注重強化服務職能,放權于市場,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積極彌補市場失靈,使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擁有更好的生態環境。
打造最優創新創業生態系統,不能僅靠政府唱獨角戲,需要企業、科研機構、創業者、中介機構、投資機構和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創新創業主體共同參與。
比如,今年上半年,海淀圖書城步行街被徹底改造為中關村創業大街。沒錢、沒經驗、沒辦公場所的創業者只要來到這里,就有可能找到臨時免費的辦公場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以及投資資金和項目等。這正是各方面創新主體共同參與的結果。
僅去年,中關村新創辦的科技企業就達6000余家,在國內遙遙領先。其打造最優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做法也是完全可以復制的。
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創新創業不可或缺的沃土。期待這樣的沃土越來越多,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得到更好實施。
從創新工程建設 到創新生態培育
創新能不能成為“主打力量”,決定了國家未來能否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促進科技發展和培育創新活動也必然要求從簡單的工程化思維轉向生態化思維
創新,能像某項工程一樣被建設出來嗎?應當說,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不同的產業技術領域,情況差異很大。在經濟趕超期,由于追趕目標明確,科技和創新往往可以按照工程化的思路進行規劃、計劃。而當工業化進入尾聲,前方的路途愈發復雜,照搬和模仿所能產生作用的空間越來越小,創新能不能成為“主打力量”,決定了國家未來能否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相應地,促進科技發展和培育創新活動也必然要求從簡單的工程化思維轉向生態化思維。
中關村已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政策上從政府主導、財政投入驅動,向解放知識生產者的生產力轉變。例如,下了很大力氣改革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突破所有制觀念的藩籬,讓科研人員實際擁有科技成果,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得專利發明不再“死”在國有單位的賬上,而是讓其充滿活力地進入全社會財富創造大循環。通過人才計劃、技術創新企業基金、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源源不斷地向科技創新領域聚集。目前,中關村初創企業已明顯感覺到找他們的投資者多了,創業的信心更足了。過去,說起北京創新或科技的主角,人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中央直屬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巨型國有企業?,F在,聯想、百度、新浪、小米已經用事實說明,創新正在改變著每一個人的生活。
中關村創新生態環境還表現在一流院校和科研機構興辦的孵化器、科技園區上,百度、小米、新浪、聯想等科技企業周圍都興起了各具特色的創業創新生態圈和商業社區。在繁榮的創新生態環境中,每年都會涌現出大量的優質企業,幾家百億元級企業、十幾家十億元級企業,幾十家億元級企業。
從培育創新生態的角度看,中關村已經“在路上”。當前還需跨越諸多高難障礙,積累更大能量。只有樹立起獨有的理念和優勢,才能真正成為全球領先的創新中心。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