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最近發布了中國第一份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科技人才的流出量明顯大于流入量,一方面,三分之二以上的留學人員選擇在國外發展;另一方面,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帶來的“內流失”現象突出,盡管這些中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工作,但其工作成果不能合理計入中國的統計范疇。事實上,如何吸引優秀科技人才回國效力,已經成為當前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進程中越來越緊迫的一項重要任務。
從國際范圍看,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大力度投入了人才爭奪戰,強調吸引優秀人才的政策體系構建。德國認為,爭奪人才是當今全球競爭的核心,如果德國沒有足夠的具有創造力并致力于創新的創造性人才,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創新戰略,投入再多的錢也是無濟于事。為此,2007年下半年開始,德國設立國家“國際研究基金獎”招徠國際頂級科學家,德國弗朗霍夫協會推出吸引卓越科學家計劃,洪堡基金會出臺吸引國際頂尖人才計劃,招募新人和培養有創新思想的杰出外來科學家。法國政府為了防止青年學者流失國外,鼓勵本國大學開出有吸引力的條件,通過各種合同招聘流失到國外的研究人員回國工作,提
吸引優秀人才的爭奪戰在亞洲也很激烈。新加坡現有450萬人口中已經有100萬外國人,但政府堅信:國家命運取決于能否吸引高級人才。為此,政府表態:海外專業人才和外國學生的比率將在今后5年內提高兩倍以上。香港政府則提出了“優秀人才入境計劃”,面向全球吸引高學歷的科學家等專業人士,在2008年初進一步規定,取消原先的50歲以下的年齡限制,向香港內的外國大學生簽發畢業后繼續在香港滯留一年的特別簽證,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等也和政府聯合推出罕見的“胡蘿卜”政策,吸引一流人才到香港讀書。
人才是國家創新力的根本源泉。這是二十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在競爭中得出的基本結論,也是進入知識經濟后最重要的一條發展規律。中國政府在2003年就頒布了“人才強國”戰略,提出建人才強國、以人才強國的目標。但在現實工作中,“見物不見人”的現象依然嚴重,不尊重人才成長規律的問題依然普遍。特別是對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號召多舉措少的局面,對創新型人才成長規律缺乏準確把握。
微軟公司的蓋茨在最近接受BBC訪談中揭露了微軟之所以能成功擊敗競爭對手的秘密。蓋茨稱,微軟的成功不是因為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因為“我們絕大多數的競爭對手做的相當差。他們不知道如何引進具有商業才能和技術才能的人才,更不知道如何充分組織、結合這些人才的優勢。”
當我們的競爭者都在加緊延攬人才、培育人才的時候,如何切實關注人才成長的需要,培育大規模的創新型人才隊伍,已經成為中國建設創新型企業、建設創新型國家進程中最重要最艱巨的任務。
在我們的眼光投向大科技工程的時候,我們必須同時盯住大科技人才。前者留下的是成果,后者積累的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