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調整產業結構的這條路上,中國制造業去產能化做足了減法。中國經濟宏觀調整從服務業這根主線看過來,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其中生產性服務業一軍突起,成為帶動整個服務業快速發展的新銳力量。
2014年中國服務外包合同額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同比增長12.2%。服務外包企業新增從業人員71.7萬人。在調整產業結構,拉動內需的發展形勢下,服務業發展迅速。2014年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增加值超過30萬億,增長8.1%,占GDP比重高達48.2%,服務業所占比例已經連續兩年超過制造業。
生產性服務業是指為保持工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促進工業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保障服務的服務行業。它是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的配套服務業,是從制造業內部生產服務部門獨立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本身并不向消費者提供直接的、獨立的服務效用。它依附于制造業企業存在,貫穿于企業生產的上、中、下游諸環節中,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作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引進制造業,是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的關鍵環節。
201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部署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5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重點提出發展研發設計、商務服務、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推出放寬市場準入,減少前置審批和資質認定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發展等具體措施。8月20日國務院又發布《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被業內稱為生產性服務的“國11條”,明確了與產業升級密切相關,迫切需要加快發展的11個重點領域,包括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商務咨詢、服務外包、售后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和品牌建設等。一種全新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軌跡在中國的產業地圖上逐漸顯示出魅力,不再糾結于老的工業領域去過剩產能,而是找到替代,找到新的增長點。國務院的部署已經讓生產性服務業在中國的產業結構中生根發芽,正在以奇特的力量改造著傳統產業,使其重新煥發生機。
大量專業性的服務公司的出現,很多非生產模塊不再需要企業親力親為,這樣企業不僅省心省力,更關鍵的是使企業節省了成本。由于制造業技術的進步,加上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的業態和新的生產方式,不再需要沿用過去傳統的制造業的生產方式,大大提高了制造業的競爭力,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技術進步的水平。
新型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助推中國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成為2014年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也成為結構調整是否見到成效的重要標志。當越來越多的生產性服務業公司切入傳統的制造業鏈條,幫助制造業企業提質增效的時候,制造業企業也能騰出手來在新技術的研發上取得更多的突破,這又更進一步幫助中國的產業結構換擋升級。今天,生產性服務業也可能成為自動化企業明天的發展亮點,我們應該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