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在這一過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的根本路徑。
我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卻大而不強。我國制造業還處在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模式中,科技創新能力較弱,產業利潤率明顯偏低,處于產業鏈前端和價值鏈低端。隨著人口紅利優勢的減弱,我國制造業傳統的低成本優勢不再。與此同時,國外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制造業不斷升級,給我國制造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放眼全球,智能制造是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是未來競爭的焦點和高地。我國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迫在眉睫。
發展智能制造,我們具備一定基礎優勢。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已推行多年,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制造業設計、生產等全流程,數字化工具、數控裝備等市場普及率迅速擴大,有效提高了我國制造業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我國還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具有先發優勢。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互聯網+”行動計劃,正是要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型。
發展智能制造,要以試點示范引領,逐步推廣。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智能制造水平還有一定差距。高端傳感器、重要操作系統和數字化基礎的智能化水平還有待提高,工業機器人的普及應用還遠遠不夠,互聯網與工業的融合發展還有很大空間。我們尚不具備全面推廣智能制造的基礎與條件,因此,要以試點示范為引領,逐步解決智能制造裝備及其關鍵部件受制于人、高端工業軟件缺乏等問題,搭建起智能制造基礎理論和技術體系,迅速提升制造業整體自動化和數字化程度,從而逐步推廣智能制造應用。
工業機器人應成為智能制造的有效抓手。工業機器人的推廣應用,能提升工業制造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上升和人口紅利減少的影響,提高效率質量、降低成本消耗,是智能制造的突破口。我國工業機器人應用已從汽車行業為主走向電子、紡織等多個行業,但總體普及指標還很低。發展工業機器人,既要重視產品技術突破和重要配套組織,也要抓好應用,雙管齊下,加速市場普及和行業應用,增強我國制造業競爭力。
“中國制造2025”只是第一個10年規劃。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我國將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重塑中國制造業的全球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