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互聯網+”隨著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轉身成為眾所周知的熱詞。那么,什么是“互聯網+”?它在中國制造業的未來發展中又將會起到怎樣的推動作用呢?
國內“互聯網+”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于揚在易觀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的發言。“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互聯網+”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互聯網+”戰略的提出,讓我們看到了各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技術同步發展的一種新希望,現今已有不少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跨界結合的成功案例,如互聯網與傳統零售業結合衍生出的1號店、互聯網與出租行業結合衍生的滴滴打車、互聯網與傳統通信行業結合衍生而出的微信等等。相信憑借互聯網技術“開放化、實時化、數據化、規?;?rdquo;的四大優勢,各大傳統行業未來發展將會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以制造業為例,互聯網+制造業的結合會創造出怎樣的精彩呢?
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從李克強總理的講話,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制造業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將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到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之中,借助“互聯網+”策略,實現智能制造。
縱觀中國的制造業,雖是世界公認的制造大國,然而卻始終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品牌,大而不強是中國制造業的真實寫照。將制造大國升級為制造強國,擺脫“世界工廠”、“低端制造”“廉價勞動力”這些中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固有形象,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目標之一。
“互聯網+”戰略的提出,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工業互聯網正在從消費品工業向裝備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業領域滲透,全面推動傳統工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工信部今年的主要任務是推動“互聯網+制造業”發展,將主要在傳統制造業領域推動互聯網工具的應用。
在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的變革中,產品個性化、定制批量化、流程虛擬化、工廠智能化、物流智慧化等都將成為新的熱點和趨勢。“互聯網+制造業”要把網絡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通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互聯網技術,讓制造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福田汽車集團副總經理楊國濤認為,制造業的優勢在研發和生產,移動互聯網可以對制造業在客戶的交互、數字的精準營銷以及對PC終端系統的改造有非常大的好處和優勢,制造企業要借助互聯網提高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互聯網+”戰略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
當下中國的工業水平雖不及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但只要把握好“互聯網+制造業”的歷史機遇,充分吸收和借鑒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中國仍可以在制造業不斷發展的道路上,創造一個彎道超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