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在國務院新聞辦出席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介紹了《中國制造2025》編制背景、總體思路、主要內容和下一步工作,就出臺的目的、主要創新點、與德國工業4.0的比較等方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中國制造2025》規劃是在2014年由工信部牽頭,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院等20多個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50多名院士、100多位專家來編制。為中國制造業未來10年設計頂層規劃和路線圖,通過努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三大轉變,推動中國到2025年基本實現工業化,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我們不難發現,從過去的五年規劃到如今2025規劃,政府開始更加放眼于中長期的戰略發展。正如蘇波答記者問時所言,《中國制造2025》不是一個一般性的行業發展規劃,它是著眼于整個國際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變革的大趨勢所制定的一個長期的戰略性規劃,它不僅僅要推動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穩定發展,還要實現在應對新技術革命的發展當中,實現高端化的跨越發展。
《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是提出了我國制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的“三步走”戰略,它也是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為了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立足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際需要,圍繞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人才為本等關鍵環節,以及先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了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增效的重大戰略任務和重大政策舉措,力爭到2025年從制造大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
《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
不可否認,《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的相繼提出,給制造業帶來了不小的震動,隨后拿兩者作比較也成為順理成章之事。很多人認為“工業4.0”在先,《中國制造2025》在后,《中國制造2025》就成為了中國版的“工業4.0”,但筆者認為這樣的觀點過于片面。“工業4.0”的最重要核心理念是智能制造,當然,這也是《中國制造2025》中所不可缺少的內容,但我國所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不僅針對了中國制造業的特殊現狀,更著重解決中國制造業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未來我們應該如何走出自己的發展之路。然而,“工業4.0”是由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所提出,它的作用既沒有完全針對德國,更不是依中國的發展現狀所提,因此在中國制造業瘋狂地追隨德國“工業4.0”時,我們需要冷靜地思考,它真的適合我們今天的發展嗎?我們的制造業現狀跟得上“工業4.0”的步伐嗎?
眾所周知,中國的制造業由于行業發展的差異,在不同領域的自動化應用程度參差不齊。也許有的企業,例如石油石化,已經步入“工業4.0”時代。但是,像一些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自動化的水平卻僅限于工業2.0甚至1.0。針對這樣的情況,還沒有走穩的我們就要立即起跑追趕發達國家嗎?
《中國制造2025》與自動化
在此次政策吹風會上,蘇波指出,制定《中國制造2025》是應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需,應對西方國家再工業化,進一步提升制造業全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其創新之處在于:通篇貫穿了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內容,重點實施了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發展、高端裝備創新五大工程,編制高端領域技術路線圖的綠皮書。要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二是大力推進智能制造;三是工業強基工程;四是綠色發展工程;五是高端裝備創新的一些工程。
智能制造,綠色發展,高端裝備,這些都少不了自動化技術的參與。自上個世紀中國開始發展自動化產業,自動化技術的延展和推廣速度都非常迅猛。隨著近些年國家政策的不斷推進,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自動化技術發展的新機會。此次《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出臺,勢必將引領新一輪中國制造業的產業革命。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力軍,自動化技術將在助力中國邁入制造強國的道路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