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機器人產業布局正在中國遍地開花。東部的上海已打造出涵蓋研發、制造、集成、應用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中部的重慶提出建設“機器人之都”的目標,北部的沈撫新城正努力成為國內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發、生產的重點集聚區……據統計,我國已有40多個城市建設或計劃建設機器人產業基地(園區),在建機器人項目產能有幾十萬臺。
“目前,國內機器人產業投資迅速增長,各地產業園區的規劃和布局正陸續展開。”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到2020年,我國要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并有3到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到10個配套產業集群。
產業布局快速推進
2020年的產業規劃還是遠景,我國推進機器人的步伐卻早已邁開:青島國際機器人產業園已引進安川電機、新松機器人、軟控科捷等35個機器人項目,總投資約84.2億元;江蘇常州打造的機器人產業帶今年產量已達1200臺;重慶更號稱要打造千億級別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帶……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機器人企業已達530余家,其中包括60余家上市公司,各地政府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40余家,現有地方機器人產業園到2020年的規劃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
其中,工業機器人產業布局尤為快速。工業機器人被列為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目前,上海已經有ABB、庫卡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以及新松機器人、上海新時達等國內工業機器人廠商,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青島已有20余家工業機器人企業,年產值約3億元。蕪湖計劃今年形成產業規模超200億元的蕪馬合作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
據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樹翀介紹,預計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將增長到15140臺,增速為25.6%,2017年產量預計達到23620臺,復合增長率在25.2%左右。
“國產工業機器人因為有著廣闊的市場需求,近幾年發展較快,已初步進入產業化階段。”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曉剛說。
研發體系初步形成
“從中國的發展來看,政府對于工業機器人的各項扶持政策并不亞于當年的日本和韓國。”李樹翀表示,在政策推動下,中國機器人產業正逐步建立起研發體系,相關行業配套支撐能力也在不斷加強。
目前,我國機器人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從機器人應用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研發體系,在工業與服務機器人產業化、特種機器人技術攻關與系統應用、機器人前沿技術儲備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從工業機器人生產研發等產業的角度來看,東北、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發展較好。”李樹翀說。
其中,東北是國內老工業基地,是最早從事于工業機器人生產的地區,主要企業包括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哈爾濱博時自動化設備等。長三角地區是中國汽車制造業、電子制造企業集中地,也是重要的機器人自動化公司集聚地,主要企業有上海富安工廠自動化、上海機電一體化工程中心、上海廣茂達伙伴機器人等。京津冀地區因其技術優勢,機器人產業也有所發展,代表企業包括北京紫光、艾捷默、遠大超人、拓博爾等,覆蓋領域包括工業機器人及其自動化生產線、工業機器人集成應用等產品和服務。
研發體系的初步建立,正有力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不斷技術創新,開展核心部件和關鍵性共性技術攻關,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提升產品穩定性和可靠度。
布局種類日益豐富
會掃地、會做飯、能端茶、能看病,雖然比工業機器人起步晚,服務機器人卻在迅速走入千家萬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所長施進浩介紹說,服務機器人的定位就是服務,分為專業機器人和家用機器人兩種。目前,國內的助老助殘機器人、康復機器人、護理機器人等已發展的很快,服務機器人正成為我國機器人產業布局的下一個重點方向。
部分企業已有自主研發并被市場高度認可的產品,比如馳名海外的大疆無人機,還有不少企業將服務機器人作為企業戰略正加快布局。中輕集團長泰機器人公司總經理楊漾表示,機器人正從工業走向服務的廣闊領域,長泰已經在布局服務機器人,作為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新松公司總裁曲道奎介紹說,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今年將增發股票30億元,募集來的資金正是要用于大力發展不同領域的機器人產品,包括潔凈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讓產品實現全覆蓋。
產業園里的服務機器人布局也悄然多了起來。深圳市的機器人產業規劃提出,在服務機器人孵化工程方面,家庭服務機器人、醫療健康機器人以及特種服務機器人成為重中之重。在哈南工業新城機器人產業園區,送餐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讓人嘖嘖稱奇,服務機器人在這里很快將實現量產。
“中國服務機器人起步較晚,但將來的體量將比工業機器人還大。”宋曉剛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務機器人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市場布局將加速。一方面,對消費類機器人,企業會緊密捕捉市場動向;另一方面,養老、醫療等機器人,也是解決當下社會問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