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到中關村創業大街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考察。
在中關村僅待了一個小時的李克強,除了與創業者一起喝咖啡,還與正在接受創新創業培訓的學員們聊圍棋,鼓勵賣牛肉米粉的大學生創業者。在有著60多年歷史的物理研究所,李克強參觀了實驗室、了解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與科研人員親切交談。
創業、創客、創新、科技是總理此行給我們帶來的啟示,他指出“真正知道社會需求的是大眾,這正是大眾創業的精髓所在”。這一言一行可謂一脈相承,意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中國經濟“雙中高”發展打造“新引擎”。
新年伊始,中央的幾次重要會議和李克強總理的實地考察與調研,將“創客”一詞引入人們視線。筆者認為,創客不僅是指創業者,更重要的是要有創新的意識。而科技領域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持續不斷的創新。
創新,對我們而言并不陌生,特別是在自動化產業中,沒有了創新就像戰士丟失了武器,在競爭中缺少了制敵的優勢。盡管大多數企業都將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但并不是所有企業、所有人都能將創新落到實處。我們習慣于將創新掛在嘴上,而執行起來就變得困難重重。出現此類問題的原因有很多:資金上的制約;技術轉化率不高;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研發人才不斷流失……由此看來,創新并不是動動嘴皮就可以完成的。
落實創新遠比提出創新更為可貴。每周都有各種類型的展覽會、研討會推送給我們,各種知識在“圈子”中傳播。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跟從別人的腳步變得異常容易,走出自己的路卻舉步維艱。
近幾年,創新開始得到應有的重視,這與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從前所提的中國制造也逐漸轉變為中國“智”造,這標志著中國制造業已經登上了一級高階。提升核心技術能力,加強自主創新等要求的提出,更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中國企業或是在中國發展的外資品牌該如何順應中國經濟以及產業的發展趨勢,創造滿足中國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方案。伴隨激烈的市場競爭,創新絕不能是今天的口號、明天的行動,我們需要既敢想更敢做的實踐型創客。為了未來中國自動化產業的蒸蒸日上,別把創新留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