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工業設計創新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一個重要抓手。作為知識密集型的生產性服務業,工業設計能夠顯著提高制造業的質量和效益,拉動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環節攀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對加強工業設計創新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時,互聯網信息技術等的發展也為工業設計創新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公平競爭、鼓勵創造、開放合作的外部環境。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提高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亟須設計創新的引領和支持。
加強頂層規劃和指導。工業設計創新涉及制造企業、科技信息、商務貿易、文化教育、藝術設計等多個領域,相關資源的集成、統籌是設計創新發展的基礎條件。我國工業設計起步晚、基礎弱、人才短缺,要想取得長足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從國外實踐看,成立專門的政府職能機構是行之有效的辦法。如英國的國家設計委員會、德國的設計委員會、日本的設計促進廳和設計政策廳、韓國的設計振興院等,它們的主要職能是制定國家設計發展規劃,并對全國的設計創新進行統一管理和指導,在設計發展以及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我國,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門都有管理設計創新事務的職能。新形勢下,可以整合相關職能,以便于在國家層面研究制定工業設計創新的統一政策、指導意見、行業標準等,促進形成國家設計創新體系。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工業設計創新包括生產技術、產品結構功能、視覺造型、美學特征及文化屬性等內容,其中有些內容很容易被模仿復制,進而挫傷創新積極性,因而迫切需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以法律保障智力成果的權益。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中,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優化知識產權申請、審查、登記制度,精簡知識產權保護流程;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降低企業維權成本,有效遏制侵權行為;弘揚自主創新精神,提高企業和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建立鼓勵創新、產權清晰、侵權必究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設計創新依托人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與人們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提高相依相伴,所以設計創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目前,我國教育存在知識灌輸多、創新精神培養少等問題,造成學生慣于模仿、個性不足、創造力不強,這不利于設計創新事業的發展振興。教育機構應著力培育青少年創新自信、創造能力,改革教育內容,促進技術、藝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同時,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設計人才與產業、市場緊密銜接,與經營管理人才、創業人才密切合作。還應鼓勵設計資源開放共享,為網絡創客提供更加公平友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推進對外開放與合作。在互聯網時代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關起門來搞設計創新是不可取的。調查表明,重要的工業設計創新中相當一部分來源于客戶的反饋建議甚至是客戶的直接發明,還有一部分來源于全球各地的供應商、經銷商等合作伙伴,而完全來源于企業內部的只是一小部分。這說明,設計創新必須面向世界、開放合作。需要注意的是,開放合作決不意味著丟掉自己的歷史傳統,而應更加突出自身特色。在引進國際先進設計理念和優秀設計人才、吸納全球設計創新資源和成果的同時,更要重視發掘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以中國元素增強我們的設計自信,推動中國設計走向世界。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