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建統一大市場先拆行政“路障”
國務院常務會議昨部署推廣電子商務等新興流通方式,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
昨日(8月19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發展現代流通業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旺消費促發展。
會議指出,做強現代流通業這個國民經濟大產業,可以更好對接生產和消費,促進結構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一要堅決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路障”,二要推廣電子商務等新興流通方式,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三要創新流通領域市場監管。“過去經常遭遇地方保護壁壘,比如說在物流行業要運送某種商品時需要經過某些省份、區域,在當地常遇到一紙文件需要提供某某證件,而這個證件事實上只有當地物流企業才有,因此我們就被排除在外。”一位物流行業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行政分割造就流通區域壁壘和行業灰色領域,極大束縛了行業發展。”
禁止強設不合理交易條件
全國統一大市場背后的邏輯,旨在破壁地方保護主義。
由流通引導的消費是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消費繼續超過投資成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
“但事實上,長期以來我們國內流通行業普遍存在流通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暢、模式陳舊、管理監督分散等問題。”商務部流通司一位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加上地方保護主義盛行,‘權老虎’壟斷,都成為現代流通業建設的‘路障’,而要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清除‘路障’,降低社會流通總成本。”
常務會議指出,要堅決清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路障’,禁止濫用行政權力限制或排除公平競爭,禁止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收取不合理費用或強制設置不合理交易條件。
在日前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同意在上海等9個城市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的復函》中,同意在上海、南京、鄭州、廣州、成都、廈門、青島、黃石和義烏9個城市開展國內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綜合試點,目標是在流通創新發展促進機制、市場規制體系、基礎設施發展模式、管理體制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為全國統一市場建設打好基礎。此舉被業內人士視作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一大邁步。
推動實體與網絡市場融合
常務會議指出,要推廣電子商務等新興流通方式,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鼓勵流通企業發揮線下實體店的物流、服務、體驗等優勢,推動實體與網絡市場融合發展。
北京市農產品流通協會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現真正的互聯網+流通的解決方案,既需要線上的信息整合能力,更需要流通企業線下的功夫。”
而另一方面,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統百貨業等流通企業亦已迎來轉型變局。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連鎖百強銷售增幅持續回落,2010~2014年銷售增長分別為21%、12%、10.8%、9.9%和5.1%。專家分析,連鎖百強銷售額逐年下降,受電商影響很大。
“后百貨時代”已經來臨,逆風中的傳統百貨業該如何與互聯網相擁而活?
事實上,實體百貨自救的努力也始終在“路上”。在廣東地區,繼推出網上銷售、移動支付后,當地百貨業又開始嘗試跨境電商,僅半年時間,廣州地區百貨業便開出了7家跨境電商線下體驗店。
摘自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