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出口,一面中鐵旗幟
——寫在中國標準動車組研制成功之際 (下)
10月16日,印尼首都雅加達。中國與印尼簽署協議,共建雅加達至萬隆的高鐵。線路總長約150公里,將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設計時速為每小時250到300公里。
這條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新聞迅速傳遍全國。
9天后,在太原至原平綜合高速綜合試驗段現場,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公司總工程師梁建英表示,與印尼的合作將采用中國標準動車體系平臺,并根據印尼當地的特點,制造其滿意的動車組。
中國標準動車組,無疑將是中國鐵路走出去的一面旗幟。
地震發生,8秒鐘斷電
10月26日,在山西忻州車站監控室內,懸掛在墻上的三塊大屏幕各自閃爍著不同的曲線。工程師張波正組織項目組成員進行地震模擬試驗。當中間大屏幕顯示有震波時,先是左邊的大屏幕暢通的綠色指令變紅,隨即右邊屏幕顯示的牽引變電系統電源被切斷,整個時間為8秒。
中國標準動車組加載的地震預警系統,是根據中國高鐵制式專門研制的。
動車組運行靠受電,我國電網制式為每個電站供電范圍50公里,兩個電站間設立25米絕緣區用以切換電,行內人稱此區域為“分相區”。動車過分相區時是靠其惰性沖過的。
“中國特有的供電制式,便存在一個問題,如果地震預警時,動車正過分相區,無法及時斷電,將影響動車運行安全。”中國鐵道科學院通號所主任劉志 明說,正是基于中國需要,中國標準動車組加裝了自己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每20公里設一個監測臺站,與電站和行車系統的信息數據科學組合,構成這一套地震 預警系統。
中國標準動車組的安全處理系統還有很多,如制動系統采用冗余控制方式、列車追蹤預警裝置,當距離接近時,按提示、預警、報警三級實施語音提示,同時將本車車次、速度、位置信息實時無線傳輸給地面預警服務器,以供后車預警等。
“中國標準動車組安全防護設計完善。一切技術和手段,最終都導向安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輛所副所長刁曉明說。
人機工程,座位增大噪音降低
無論是“藍海豚”還是“土豪金”,乘坐時都會發現,與正在運營的動車坐位相比,加寬加長了,感覺非常舒適。
以二等車為例,中國標準動車組無論座位間距和寬度,設計均增加20毫米,并且定員不變,這就意味著整車要加寬加長。這樣的要求,還要保持時速350公里運行,加大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的技術設計難度。
“設計思路便是減少空氣阻力,車身采取平順化,車頭形狀更流暢,整車材料輕量化。”長春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設計師鄧海說。
座椅加寬加長,車廂內也似乎更安靜。“中國標準動車組的噪音分貝是最低的,通過采取加裝吸音裝置、空調移至車頂等辦法,減少噪音傳播,使中國標準動車組的分貝降至更低,達到人機工程學的優良范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輛所科管部主任張波說。
最令旅客感興趣的還有全程無線WiFi,這是怎么做到的?具體做法是按照我國通信運營商制式,在動車頂上設置接受天線,設法在高速行駛時不斷接 受基站信號,并在車內建一個局域網。“車上無線WiFi可以給旅客提供文字辦公和上網瀏覽新聞等條件,但是要欣賞電視還是要使用車上的局域網,因為總流量 有限。”中國標準動車組專家小組顧問李中浩解釋說。
總之,設計遵循人機工程學原理,中國標準動車組在照明、減小隧道通過或交會時耳部不適感、旅客大件行李觀測與安全保存措施等方面均有新意。
獨一無二的高鐵綜合試驗段
每天,刁曉明都會和所有工程師一起,準時登上“藍海豚”或“金鳳凰”,開始一天的試驗計劃。
“每次試驗均從時速200公里起步,10公里逐級提速至350公里。所有的試驗數據都匯聚在這里,發現問題立刻停車診斷。”刁曉明告訴記者,自啟動動態試驗后,中國標準動車組各項數據良好。
我國高速鐵路的迅猛發展,已積累了一支頂尖的創新團隊和完善的實驗手段。僅中國中車就擁有高速列車國家工程實驗室和高速列車總成實驗室,后者是國家科技部建立的。
這些實驗室為動車組提供非常好的試驗條件,確保動車在出廠前,所有部件的設計都經歷長時間、嚴格、精密的試驗,使動車的運行安全有了科學保證。
按照時間節點,中國標準動車組全部科學試驗完成之后將會批量生產并投入運營。
“下一步,我們將會在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研制的基礎上,組織開展時速250公里、時速160公里及動力集中、雙層等系列化中國標準動車組研制,繼續深入零部件統型、自主化、互聯互通研究。”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盧春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