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藍天,成為一種奢望;當清新的空氣,不再屬于我們。霧霾,成為了我們心中的痛。
想必霧霾的成因多種多樣,工業污染必然是其中之一。但由此而引發的“去工業化”言論,筆者卻并不能認同。
只有工業才能強國,只有實業才能興邦。這應該是中國的立國思想。
中國目前仍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快發展時期。在加快城鎮化的同時,要吸取歐美金融危機的教訓,防止“去工業化”或“實業空心化”。西方國家虛擬經濟過度膨脹,脫離了以工業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這是2008年爆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一個主要原因,中國應該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相較于“去工業化”的理論,筆者卻認為,越是空氣污染嚴重,越要發展工業化,越要發展優質工業,加快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擺脫傳統工業化、傳統重化工業和傳統制造業發展模式,走出一條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的現代工業化道路。
“去”并不是完全的去工業化,而是應該將一些落后的工業生產淘汰。
不可否認,一些大型重工業的利潤逐步下降,而對環境造成的損害卻在日益增大。這些落后產能因高耗能、高污染,在大氣污染治理中屬于重要一環。國家工信部每年都公布幾批落后產能名單,主要行業涵蓋鋼鐵、水泥、焦化、玻璃、冶金、造紙等。這些落后產能如果不淘汰,對大氣環境勢必造成影響。
所以說,要“去”的并不是“工業化”,而是一些落后的工業生產,如何優化這些落后產能,發展現代化工業才是目前擺在中國工業面前的首要問題,也是治理霧霾的重要舉措。
如何優化?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就是提升產業的自動化水平。
大汽治理重點的除塵企業在于火電廠,國家發改委公布火電脫硝電價補貼政策,使得火電廠煙氣脫硝進程被迅速激活。這些工廠的設備需要提升,加入脫硝裝置。
一些化工廠的污水如何更科學地處理,同樣需要自動化技術的幫助。
正所謂“治標還需治本”,一味地“去工業化”并不可取,用先進的自動化控制技術來逐步淘汰落后的硬件和軟件,在達標國家環保標準的同時,提高企業的產能和效率,增加市場競爭力,這才是未來中國工業應該堅持的發展路徑。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我國空氣污染治理相關措施的推出,空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理以及環境監測等環保設備市場將迎來發展的機遇。未來,用于環保領域的PLC、遠程數據采集、變頻器和人機界面等工業級產品也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傳統自動化廠商在系統集成和整體解決方案上的豐富經驗,將使其在這一藍海市場具有更多的先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