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進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創新設計,對于全面提升我國的產業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什么才是真正的創新設計?設計將如何推動創新、品牌乃至產業的發展?我國應該如何提升創新設計能力?日前,《經濟日報》記者為此專門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理事長潘云鶴。
記者:什么是真正的“設計”?為什么要大力發展創新設計?
潘云鶴:設計是人類對創新活動的計劃和策劃,是將知識、技術、文化和創意轉化為產品、工程、經營和服務的先導和轉變,決定著制造和服務的品質和價值。設計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也必定隨之而進化。面向知識網絡時代,傳統的工業設計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的新需求,它必須進化為創新設計。創新設計以網絡智能、共創分享、綠色低碳為特征,集科學技術、文化藝術、服務模式創新于一體,以產業和社會為主要服務對象,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
重視設計是發達國家的重要特點。德國早在1907年就確立了“設計定標準、設計定質量”的戰略,從而鑄就了奔馳、大眾、西門子等百年品牌。日本1969年先后成立“設計行政室”和“日本產業設計振興會”,并設立“日本好設計獎”,推動設計產業蓬勃發展,使日本品牌迅速占領全球市場。1998年韓國發表《21世紀設計時代宣言》,宣告以3個“五年計劃”實施設計立國,推動了三星、現代、LG、大宇等企業創新,造就了韓國工業強國地位。
當前,歐美各國大力發展創新設計引領新產業革命。美國為了鞏固全球創新優勢地位,2013年投資3.2億美元成立“數字制造和創新設計研究院”。2011年歐盟成立設計領導力委員會,制定了面向創新設計的聯合計劃,并頒布了《為發展和繁榮而設計》綱要。
記者:創新設計如何影響企業發展?當前我國創新設計有何發展機遇?
潘云鶴:創新設計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愛立信、摩托羅拉、諾基亞等手機企業,因產品設計未能抓住網絡智能的特征而導致衰落。我國汽車產業因長期缺乏自主設計、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外資以40%的資本,占據我國50%的市場份額,攫取70%的利潤。而Apple、Google、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依靠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設計,匯聚了全球各種資源,引領了全球產業發展大潮流。
當前,以信息、能源、材料、生物等技術為主導的技術創新,和以互聯網、智能化為特征的產業創新、社會創新,將成為推動新一輪全球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升級的引擎和動力,而創新設計正是將引擎和動力裝入列車的關鍵環節。我國要大力促進創新設計,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柔性制造、物聯網、智能城市、云計算等新技術,催生出創客、眾包、眾籌及個性化定制、網絡設計制造等新業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發展。
記者:我國應如何推動創新設計發展?
潘云鶴:我國發展創新設計勢在必行,因為創新設計是實現從跟蹤模仿到引領跨越的突破口,也是產業和產品創新鏈的起點、價值鏈的源頭。對于提升創新設計能力,我有幾點建議:
首先,建議將發展創新設計作為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重點內容,把創新設計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創新設計的發展進行規劃和部際協調,通過頂層設計與政策引導提升我國的創新設計能力,強化創新設計在創新鏈中關鍵環節的作用,提升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制定“中國創新設計十年行動綱要”,力爭到2025年實現我國創新設計競爭力進入世界設計強國之列,有力支撐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國家競爭力提升。
其次,建設國家和區域創新設計公共服務平臺。選擇重點,推動產學政合作、建立創新設計工程研究中心,開展創新設計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推動創新設計成果產業化。
此外,加強創新設計的科研與教育。加大創新設計研究經費投入,在國家相關專項計劃和科技重大專項中增加創新設計內容;改革創新設計教育,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學生創意創造和設計創新的能力。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