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在2005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講話時指出:中國制造業必須轉變增長方式,綠色制造將成為中國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就如何借制造業增長方式轉變的東風,進一步推動我國粉末冶金工業發展的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粉末冶金協會理事長、萊鋼集團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董事長崔建民。
粉末冶金在我國發展較快,但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崔建民向記者介紹說,一般俗稱的鐵粉,其準確的名稱應為鋼鐵粉末。粉末冶金材料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不僅在汽車、航天、軍工等產業中是必不可少的材料,而且在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用產品上也大量應用。我國現在生產鋼鐵粉末主要有四種方法:霧化法、還原法、電解法和羰基法。羰基法可以得到納米級粉末,純度很高、成本也很高,主要用于軍工領域;電解法幾乎可以制取所有的金屬粉末,雜質少、純度高,多用于化工領域;還原法和霧化法是目前較為經濟和產量較大的鋼鐵粉末制取方法,被廣泛用于機械制造業中大批量的零部件生產。
近年來,我國粉末冶金制品行業發展較快,東部和沿海地區的年增長幅度均在10%以上。鋼鐵粉末的產量也在逐年遞增,2004年全國產量為13萬噸, 2005年計劃產量15萬噸,較上年增長15.5%。粉末冶金制品的最大用戶是汽車制造業,上世紀90年代我國平均每輛卡車粉末冶金制品用量只有2千克至 3千克,產品品種也以套筒類含油軸承件為主;而目前每輛車的用量已達到5千克左右,產品品種也轉向以結構件為主。動力轉向機閥套、機油泵轉子等一批代表性結構件的開發成功,標志著我國粉末冶金工業上了一個新臺階。
崔建民說,雖然我國粉末冶金工業取得了長足進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資料顯示,北美市場2003年金屬粉末產量已達到51.7萬噸, 2008年將達到65.7萬噸。發達國家汽車制造業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量占其粉末冶金制品總產量的絕大多數,如美國占70%,歐洲為80%,而我國目前尚不足40%。歐洲平均每輛汽車的粉末冶金制品使用量是14千克,日本為16千克,美國已達到18千克以上,預計未來幾年可能達到22千克,而我國目前平均每輛汽車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量卻只有5千克左右。如果按年產500萬輛車計算,我國全年汽車零件用鋼鐵粉末約2.5萬噸左右,如果我國每輛汽車粉末冶金制品的用量達到歐洲水平,加上保有量汽車粉末冶金零件的更換,那么僅此一項的鋼鐵粉末就需要近10萬噸/年。
加速我國粉末冶金工業發展應關注的相關問題
崔建民認為,我國粉末冶金技術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展起來的,起步并不算晚,但發展的不夠快,不僅在數量上有待提高,在品種和質量上也需要改進,如粉末性能有待提高,壓縮性、化學成分需要改進,品種規格和牌號要進一步豐富,品質一致性相對較差的問題要盡快解決,特別是要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上下功夫,以適應日趨激烈的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
他還認為,發展粉末冶金首先要解決的是教育問題。據了解,目前全國只有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等幾所院校設有粉末冶金專業,這對于推動和促進一門新興產業的人才儲備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原來條塊分離的教育體制的影響,原機械行業院校均沒有粉末冶金專業,造成機械行業大部技術骨干不了解粉末冶金技術,影響了粉末冶金制品在機械行業的推廣應用。上世紀90年代后期,一些機械類院校才陸續開設了粉末冶金課程,但學時普遍不夠,有的僅僅是作為知識性介紹。
其二是要走出去,引進來。國內粉末冶金行業要加大與國際同行業的交流,以推動國內粉末冶金工業的發展。
其三是要制訂相應的政策,扶持作為新興產業的粉末冶金技術。如多年來我國一直從國外大量進口含MnS的預合金化易切削鋼粉和低合金鋼粉,水霧化鐵粉生產企業開發和推廣應用上述預合金化鋼粉責無旁貸,但政府應有相關政策支持。
崔建民還向記者介紹了萊鋼粉末冶金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該公司擁有還原制粉和水霧化制粉兩條生產線,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成果產業化基地”,2004年他們生產了水霧化和還原法鋼鐵粉末3萬噸,占國內鋼鐵粉末總產量23%。目前,該公司可向市場提供4類14個牌號的水霧化合金鋼粉、擴散型合金鋼粉和純鐵粉,以及15個牌號的還原鐵粉。2005年,萊鋼粉末冶金公司計劃生產各類鋼鐵粉末4萬噸,在國內市場所占的比重將上升到26.66%。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