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十日宣稱,當今世界科技正處在革命性變革的前夜,今后十到二十年,很可能發生一場新的科技革命。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格局大調整,將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到來。
中科院當天下午發布其研究繪制的中國二○五○年科技發展路線圖,在路線圖系列戰略報告的總報告——《科技革命與中國的現代化》中作上述表示。
歷史經驗表明,全球性經濟危機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創新突破,而依靠科技創新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創新發展模式,是擺脫危機的根本出路,一八五七年與一九二九年兩次大的世界經濟危機之后,就分別爆發了電氣革命和電子革命兩次技術革命。另外,科技革命為長期知識積累基礎上的突變,表現出一定的周期性,自上世紀下半葉以來,盡管知識呈爆炸增長態勢,但基本上是對現有科學理論的完善和精細化,未出現可與“相對論”等成就相提并論的理論突破或重大發現,“科學的沉寂”至今已六十多年。
中科院在報告中說,準確預見科技革命何時發生、在哪些領域發生是困難的,但也并非完全無跡可尋,包括能源與資源、信息、先進材料、農業、人口健康以及探測暗物質、暗能量、反物質等領域都有可能,這些領域中任何一個突破性原始科學創新,都會為新的科學體系建立打開空間,引發新的科學革命,任何一項重大技術突破,都有可能引發新的產業革命。
世界主要國家為抓住新科技革命的機遇,都在積極準備。中科院認為,雖然目前還存在原始科學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中國特色科技創新道路尚未形成等問題,但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中國已逐步建立相對完整的科技體系,科技發展水平大幅提高,創新能力正快速增強,這為中國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奠定了較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