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如何提高成果轉化率,真正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提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方法論、路線圖和時間表。
《方案》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十三五”期間,推動一批短中期見效、有力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顯著提高,市場化的技術交易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科技型創業創新蓬勃發展,專業化技術轉移人才隊伍發展壯大,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投入渠道日益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制度環境更加優化,功能完善、運行高效、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全面建成。
同時,《方案》劃定了明確的量化指標:建設100個示范性國家技術轉移機構,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10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在重點行業領域布局建設一批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眾創空間,建成若干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培養1萬名專業化技術轉移人才,全國技術合同交易額力爭達到2萬億元。
科技部創新發展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與之前發布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不同,《方案》是部署實施一批有針對性的舉措和具體任務。
記者了解到,圍繞激發創新主體積極性、構建支撐服務體系、完善創新要素配置、強化地方科技成果轉化等著力點,《方案》部署了8個方面、26項重點任務。
這8個方面的任務具體包括: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產學研協同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設科技成果中試與產業化載體,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市場化服務,大力推動科技型創新創業,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才隊伍,大力推動地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多元化資金投入。
從這8個方面的部署可以看出,此次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要是圍繞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來加強系統部署的,旨在通過加強系統部署,抓好措施落實,形成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以市場化交易平臺為載體、以專業化服務機構為支撐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新格局。
例如,針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的問題,《方案》提出引導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健全專業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明確統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與知識產權管理的職責,加強市場化運營能力。在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試點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效機制與模式,建立職務科技成果披露與管理制度,實行技術經理人市場化聘用制,建設一批運營機制靈活、專業人才集聚、服務能力突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技術轉移機構。
針對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中間平臺,《方案》提出重點在創新資源集聚區域,依托行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電子信息、生物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以成果轉移轉化為主要內容、專業服務水平高、創新資源配置優、產業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眾創空間,有效支撐實體經濟發展。構建一批支持農村科技創業創新的“星創天地”。
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才缺乏問題,《方案》提出充分發揮各類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作用,依托有條件的地方和機構建設一批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推動有條件的高校設立科技成果轉化相關課程,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加快培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領軍人才,納入各類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培養計劃。推動建設專業化技術經紀人隊伍,暢通職業發展通道。鼓勵和規范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中符合條件的科技人員從事技術轉移工作。與國際技術轉移組織聯合培養國際化技術轉移人才。
針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問題,《方案》提出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多元化資金投入。發揮中央財政對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引導作用,加大地方財政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力度,同時拓寬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市場化供給渠道。其中,在資金市場化供給渠道方面,《方案》提出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培育發展天使投資人和創投機構,支持初創期科技企業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利用眾籌等互聯網金融平臺,為小微企業轉移轉化科技成果拓展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進行融資。支持銀行探索股權投資與信貸投放相結合的模式,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組合金融服務。
為了推動《方案》提出的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方案》給不同的責任部門,分配了發布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急需的科技成果包、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國家技術交易網絡平臺等20項重點任務,并給出具體的進度安排。科技部將會同18個部門,以及地方聯合行動,形成千軍萬馬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格局。
在發布一批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急需的科技成果包方面,從今年3月起,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以國家財政科技計劃產生的科技成果為重點,陸續匯總發布符合產業轉型升級方向、投資規模與產業帶動作用大的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引導企業、地方、社會資本和各類機構參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這些成果主要來源于近年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等科技計劃的項目成果,涉及新一代信息、能源、現代農業、高端裝備與先進制造、城鎮化、海洋、資源節約與生態修復、人口健康、新材料、高新技術服務業等重點技術領域的近500項技術成果。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