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工業報
日前,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祁俊曾表示:“目前工程機械市場形勢仍不容樂觀。雖然2016年前三個月的數字同比上年有所回升,但進入4 月,行業銷量等指標再度出現同比滑落。這說明,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止跌回升的基礎依然不夠扎實,未來行業可能還要繼續在谷底行走一段時間。”高端產品需求相 對剛性,而低端產能過剩,供需嚴重失衡是目前整個行業面臨的挑戰。
雖然行業與企業形式面臨嚴峻挑戰,但不能就此失去信心。祁俊還坦言,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不會重回以往的高增長,而是會在今后三五年時間步入穩定階段,但整體需求在全球范圍內仍然可觀。
目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工程機械產業雖然早已進入成熟期,但受益海外市場拓展以及“價值發展模式”,其中企業依然保持持續發展,運營指 標和質量都高于目前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高峰時有高峰時的發展模式,穩定期也必然有與之相適應的模式。關鍵是中國企業必須盡快轉變觀 念,積極行動,摒棄規模發展模式,要把追求質量效益放在突出位置。
下滑持續壓力增大
據統計,今年5月份,全國27家主要挖掘機生產企業共銷售挖掘機5487臺,相比2015年5月份的5714臺同比下降3.97%,1~5 月29家主要挖掘機生產企業共計銷售挖掘機33006臺,相較于2015年的34067臺,同比下降3.11%。其中,小挖銷售18672臺,中挖 11367臺,大挖2967臺。挖掘機作為工程機械行業的風向標,其銷售數據一直最為業內人關注。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前4個月,我國多類主要工程機械產品的銷售量恢復了正增長,且銷量在1萬臺以上的產品類別除裝載機外, 挖掘機、工業車輛的銷售均實現了正增長;推土機、平地機和攤鋪機的銷量同比增長較快,增速接近或是超過10%。同時,幾類銷量下降的產品降幅也有所收窄。
對此,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蘇子孟指出,突圍困境需要國際需求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加速轉型升級,夯實發展基礎。盡管行業數據有向好的跡象,但是行業整體依然處在下行通道當中,所面臨的挑戰依舊相當嚴峻。
蘇子孟日前在北京出席第十四屆中國(北京)國際工程機械、建材機械及礦山機械展覽與技術交流會新聞發布會時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深度 調整時期,世界經濟復蘇仍然艱難曲折,制約中國經濟啟穩回升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工程機械行業有效需求不足、落后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滑的狀況仍未根本改 變,行業的深度調整仍將延續。
統計顯示,1~4月,業內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等多項指標同比仍呈下降態勢,且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49.2%。從行業外貿數據看,盡管前4個月我國工程機械產品進、出口分項及進出口額的同比降幅有收窄跡象,但各項數據仍處于負增長區間。
蘇子孟指出,目前行業下行壓力仍未解除,一季度數據出現的積極變化主要是基于排放標準升級帶來的產品升級利好。而諸多不確定因素致使國際工程機械市場需求持續減緩,一些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的效益下滑局面尚未改變,行業結構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遠未達到預期。
市場機遇仍在
從中國經濟未來發展趨勢來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景態勢沒有變。
未來幾年,國家將大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財稅體制改革,為社會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新模式,為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新動力。
深入推進“中國制造2025”,啟動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加強國 際產能合作,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新一輪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以及棚戶區改造、內河航道、城市地下管網建設等重大 項目的實施都將為工程機械行業的恢復發展帶來機遇。
從國內市場來看,國家發改委與交通部新近發布的《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指出:“十三五”時期是國家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 建設的重要階段,2016~2018年將重點推進實施鐵路、公路、水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項目303項,涉及項目總投資約4.7萬億元,其 中,2016~2018年每年投資額分別達到2.1萬億元、1.3萬億元和1.3萬億元,國家新的基礎交通設施投資機會不斷涌現。
從國際市場來看,“一帶一路”戰略的持續推進和國際產能合作將為工程機械企業帶來新機遇,以經濟走廊為依托,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絲 路沿線65個國家原有基礎設施均較為薄弱,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等相關資金的配合支持下,沿線國家將會出現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熱潮。世界貨幣經 濟組織預測未來五年,亞洲新興經濟體有望成為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2020年以前亞洲地區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高達7300億 美元,預計整個基建投資超過8萬億美元,將掀起一輪投資的新高潮。
蘇子孟指出,要正視行業存在的客觀問題,不盲目追求數量增長,把握智能化、綠色化、宜人化的行業發展趨勢,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進一 步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積極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并將需求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增加有效需求,全面夯實行業發展基礎。
面對市場增速下滑、行業產能過剩,安全、環保剛性約束加大等諸多挑戰,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很難再通過簡單的規模化生產和低價格取得長期的競爭 優勢,企業必須在專注于對品質、品牌、服務、市場持續提升的同時,順應未來工程機械技術發展的趨勢,逐步實現從規模擴張的粗放式增長向質量效益的可持續發 展方式轉變,從傳統要素主導向創新要素主導發展轉變,從價值鏈中低端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定位轉變,從注重短期利益向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轉變,加強節能環保 產品、技術的開發與推廣運用,以創新驅動引領工程機械行業轉型升級。
為促進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結構調整,傳統工程機械企業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與工程機械裝備和施工作業流程的深度融合,推動工程機械產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變,以擺脫傳統需求下降、行業產能過剩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