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正式發布。報告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的重創使發達國家反思虛擬經濟過度發展的弊端,認識到經濟增長必須建立在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上,而夯實實體經濟基礎,首要的就是振興制造業?!?/p>
這份在G20杭州峰會召開之前發布的黃皮書,顯然提前為今年G20埋下了伏筆——制造業發展成為了此次G20峰會繞不開的話題。果然,在杭州G20峰會期間,制造業轉型升級成為了大會熱點之一。那么究竟在G20杭州峰會上各位大咖們都談了哪些和制造業相關的話題呢?
關鍵詞一:節能減排
G20國家的人口占世界的2/3,全球貿易總量占全球總量的80%,但同時也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84%。此外,前20個碳排放國家就有7個G20成員國,所以氣候能源無可避免地成為G20熱議話題之一。
作為世界兩大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和美國已承諾將在今年年底前正式通過旨在延緩全球變暖的《巴黎協定》,從而增加了這一協定比預期更快落實的可能性。當前氣候變化已從單純的環境保護問題上升為人類生存與發展問題。而對中國而言,還有更加重要和緊迫的現實意義。改變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高污染高能耗的產業結構,是中國國內治理環境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要求。
在G20杭州峰會上,習近平表示將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用3到5年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可以預見,G20杭州峰會后,中國將進一步在減少碳排量上下大功夫,這也必將帶動相關的節能環保產業。與此同時,繼續推動“去產能”也是政府下一步要持續發力的領域。
關鍵詞二:一帶一路
現在,全球處于一個經濟比較低迷的時期,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巨大挑戰。基于此,世界期待中國能有所作為。而中國給出的答案是“一帶一路”,這也是此次G20峰會的重要議題。習主席在B20峰會演講時闡明:“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同沿線各國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共同繁榮。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范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后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這樣的主旨讓世界看到了誠意。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63%和29%,這些國家普遍處于經濟發展上升期,具有廣闊市場空間。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不僅有能力輸出物美價廉的各種產品,還有能力對外提供更多設備和技術。不可否認,“一帶一路”為中國制造業提供了非常好的走出去的平臺。
關鍵詞三:創新
“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是G20杭州峰會的主題,其中“創新”被放在了第一位,也就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
意大利著名經濟學家杰拉奇教授就稱贊本屆G20杭州峰會對創新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他指出,中國正需要通過大力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引領世界其他國家為世界經濟注入活力。
在G20杭州峰會上,通過了《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旨在加強創新、新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這些創新領域的舉措和成果將會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
當然,創新也將被融進制造業。前文提到的《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認為,創新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不僅將引發全球制造業新的革命,而且將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成為國家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主導。G20國家必須進一步實施五大戰略,即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戰略、開放與協同創新戰略、互聯網與制造業發展深度融合戰略、產學研合作循環戰略、全球價值鏈再造戰略,以此加快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其實不管是節能減排、“一帶一路”、還是創新,都把中國制造再次擺在了世界的面前,這將對國內的制造業轉型升級形成倒逼之勢,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已經成為了牽動全球的勢在必行之舉。雖然,我們可以預見,在對傳統制造業發展模式進行顛覆以及對現代制造方式重新塑造的過程中,會遭遇到難以想象的困難,但其中借助自動化技術的力量卻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無法繞開的路徑。借助G20的東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迎來了新的動力,而自動化企業也將乘風而上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