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以下簡稱“學會”)承辦,北京沃科蘇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智能機器人發展論壇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二層會議室AB成功召開。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飛躍,普渡大學教授George Lee,芬蘭阿爾托大學教授Heikki Koivo,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教授Anthony Macie jewski,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研究員Mikihito MURAKAMI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業單位共20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此次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學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鄭南寧與普渡大學教授George Lee共同擔任論壇主席。硅谷Stanta Clara University終身教授、達闥科技副總經理李強,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專職副秘書長、高級工程師王繼宏,清華大學教授孫富春分別作論壇主持。
上午9時,論壇正式開始。第一階段由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專職副秘書長、高級工程師王繼宏主持。
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王飛躍致大會開幕辭,并作題為《平行機器人:昨天與明天》的報告。王飛躍教授指出,人工混合和虛實互動的平行智能,是激活的人工智能,是未來人、組織、各種各類的智能機器、裝置、過程、系統所必備的生存形式,是智能產業的基礎設施。而平行本質就是從固定的知識到流動的智能。王教授獨到的見解和思想得到了與會者的陣陣掌聲和強烈共鳴。
由于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受到一定限制,投入高、產出少,更多的產業開始將目光投入服務型機器人領域,這為機器人創新發展帶來的新的機遇與挑戰。針對在“雙創”背景下,如何推進機器人領域更近一步的創新發展,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副曾紅穎在《全球視野 本地行動 雙創觀察》的報告中從時代痛點、解決方案和他山之石三個方面解讀了對“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理解。通過社會生態課題組在硅谷調研和訪問期間的觀察,曾副研究員指出,當前創業呈現出網絡式分布的格局,其優勢也在不斷疊加,通過在生態仿真環境中學習,使其效果更加精準快捷,實現真正的在場教育。同時,在科學領域應更加重視高端人才的培養與創新,努力實現科技與產業的協同發展,以更好地推進技術變革與領域創新。
論壇第二階段由硅谷Stanta Clara University終身教授、達闥科技副總經理李強主持。
來自美國普渡大學教授George Lee、芬蘭阿爾托大學教授Heikki Koivo、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教授Anthony Macie jewski以及來自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研究員Mikihito MURAKAMI,分別作了題為“What Can a Humanoid Robot Do?”“Global Robotics: From Human Adaptive Mechatronics to System of Systems”“Designed to Fail: Incorporating Kinematic Redundancy into Robotic Systems”“Overview of Robot R&D in NEDO and International Robot Competition”的報告。在此階段的最后,億石科學集團李科萌作了以《G35國際科技戰略加速器》為題的報告。李科萌在報告中指出,G35國際科技戰略加速器是以人為核心,發現學科交叉需求,構建學科交叉體系,配置學科交叉團隊,以推動技術的成熟和產品化。
論壇第三階段以“企業+投資+產業”為主題的國際機器人競爭圓桌論壇,由清華大學教授孫富春主持。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王飛躍,企業方代表趙其純、胡捷、宋云飛,投資方代表楊震東、李科萌出席了圓桌論壇。
王飛躍教授指出,當前機器人的研發更多的是提高生產效率,為人服務。機器人的發展不是盲目的,而是要充分認識和了解機器人的內在含義;同時它也不是孤立的,而是要與其他領域協同發展。對此,出席圓桌論壇的企業家和投資者都深表贊同。他們一致認為,雖然當前機器人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技術和配套系統等方面還不成熟,但是在當前及未來市場中,仍具有較大的潛力。因此,未來機器人的發展應當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堅持研發與應用相結合,同時防止“大躍進”現象的出現,要與其他行業均衡發展。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