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在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上表示
“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是集成電路領域非常有希望的差異化技術,具有廣泛適用性。”在中國工程院主辦,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共同承辦的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上,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教授表示,其團隊已經和清華紫光等企業合作,預計在明后年能將可重構計算芯片產品正式推向市場。
魏少軍介紹,以專用集成電路為代表的專用計算根據特定的應用來定制電路結構,其執行速度快、功耗小、成本低,卻有一個致命缺陷——靈活性和拓展性差。針對不同應用需要設計不同的芯片,設計周期長,投入研發成本也高。
而可重構計算芯片則讓芯片成了“變形金剛”——硬件跟著軟件變,軟硬件雙編程,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實現“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比如說,“雙十一”即將到來,公眾想要愉快“剁手”,得仰賴電商公司強大的后臺處理能力。這時如果電商針對交易來配置系統以保障公眾購物體驗,當“雙十一”過去,這樣配置的系統處理起其他任務時表現可能就欠佳。若采用可重構計算芯片來部署系統,則面對不同的應用需求,它可以自行變動,時刻保持最佳狀態。
魏少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其團隊針對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已經研究十年,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十一五”863重點項目支持,并研發出了高能效動態重構計算芯片。目前,清華大學基于這一技術又研發出思考者(Thinker)多模態神經網絡計算芯片,魏少軍說,這是世界上首枚利用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實現深度神經網絡學習的芯片。
“我們的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在全球也處于領先地位。” 魏少軍表示,他們的目標是面向專用集成電路市場,來進行通用芯片技術的研發。“可重構計算芯片技術有望為解決芯片國產化問題找到一條差異化道路,真正實現‘彎道超車’。”魏少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