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小時就可制作出150顆不同形狀的高精度假牙,而以前制造一顆假牙,一等就是半個月。帶來這種變化的就是一臺華曙高科生產的義齒3D打印機。
“3D打印機是一種新型制造裝備,它能大大縮短從圖片到實物的生產時間,提高企業和客戶的效率。”在湖南華曙高科技公司3D打印應用研發中心,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勃生介紹說。
3D打印公司的崛起是長沙工業從“制造”向“智造”攀升的一個縮影。長沙作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在國家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后,集中優勢資源,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產品和智能裝備,讓智能化深入長沙制造業的“毛細血管”,有力提升了企業產品、生產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經過風淋通道,走進長沙高新區的威勝集團智能生產車間,記者看到兩條生產線正在同時工作。“以前20個人連續作業一天才能完成5000臺電表,現在5臺機器人8小時左右就能完成,生產效率提升了45%,人力成本降低了50%。”集團生產中心主任廖前忠說,更關鍵的是,通過對生產設備智能化改造,還確保了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以智能電能表生產為主業的威勝集團今年被工信部確定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公司副總裁兼運營總監鄭小平告訴記者,目前集團計劃再投入1.59億元進行智能制造升級改造,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資訊化系統全覆蓋的數字化工廠。
據了解,目前長沙已有三一重工、華曙高科、威勝集團等3家企業成為國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中聯重科、長沙卷煙廠等230家企業也已啟動市級智能制造試點。作為“互聯網+工程機械”的典型代表,三一集團、中聯重科等長沙大型骨干企業已將物聯網、地理位置定位、智能感知等技術綜合應用到自己的產品中,以改善用戶體驗;鐵建重工構建了基于互聯網的盾構機云端遠程監控系統,將分散在各地施工的盾構機統一納入監控平臺之中,實現對盾構機最新位置、挖掘姿態、故障診斷的遠程監控。
“現在,‘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正在長沙引領一場智能變革。”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告訴記者,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中,長沙的目標就是通過加快建設智能制造強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到2021年工業總產值實現2萬億元。
要實現從“制造”向“智造”的攀升,不僅需要企業創新,更需要配套體系支撐。2015年7月,長沙在全國率先開展頂層設計,發布《長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18年底,制造業試點示范企業、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隨后,長沙市密集出臺了金融貸款、孵化資金、本土企業扶持等配套性政策,從“獎、補、購、投”等多環節,構建起智能制造發展體系。
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院長鄧子畏告訴記者,研究院主要為企業提供智能設計、智能改造、智能經營、智能決策等服務。目前研究院建設的長沙市工業云平臺已開始試運行,該平臺可以根據企業數據進行分析和建模,“對癥下藥”提出智能化解決方案,讓企業的生產更加“聰明”。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