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記者走進美的集團武漢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的智慧空調數字化工廠,只見流水線上作業的數十個工業機器人與30名工人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共同完成70余道工序。
“這是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調外機裝配線,平均每18秒鐘就有一臺空調外機下線。作為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內銷最大的生產基地,武漢工廠從2015年至今已投入超過3億元打造數字化智能基地。”美的集團武漢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浩說。
作為國內家電行業領軍企業,美的集團早在2010年就開始了自動化轉型,并在去年加快了智能化改造步伐。截至去年底,美的空調智能制造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機器人總數達到562臺,平均自動化率為16.9%,大大高于行業7%的平均水平。
今年7月,美的成為中國家電行業首家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2015年美的實現營業收入221.74億美元、凈利潤20.22億美元,位居全球第481名。
在美的的智能工廠,無論是內部工藝還是外機組裝,都在相當大程度上實現了機器人標準化作業。“美的武漢工廠的每臺機器人身上都安裝了傳感器。現場的每一個工件也都有相應的條碼,通過信息化系統識別,機器人會‘知道’哪一個零件應該配套哪一款機型,不僅實現了一條生產線生產多種空調機型,更能把相對應的信息加以捆綁,及時通過數據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提高產品品質。”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解釋說。
“智能制造改造升級后,預期生產效率提高30%以上,運營成本降低22%以上,產品研制周期縮短50%,產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交付周期縮短50%。”楊浩說。
據了解,2015年,美的空調在武漢工廠進行智能化生產過程中,共攻克世界級難題8項,攻克行業級難題17項。引入機器人200余臺,在局部區域和關鍵工序上已實現了自動化作業和信息化覆蓋。“通過自動化線及設備的投入,美的武漢工廠的產量提升20%,2015年總產量達550萬套,產值110億元,智能制造增效明顯。”美的集團信息化總監張小懿說。
從48年前產值僅有5000元的街邊小廠,到超千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美的的每次轉變和升級都可謂脫胎換骨。用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的話說:“美的近年來是先做減法再做加法。”當前,拼資源、拼人力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2011年,美的正式提出減量提質,實施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經營的三大主軸戰略,開始轉型升級。
過去5年,美的沒有新建一間廠房,也沒有增加一條新生產線,反而主動退還土地和廠房近7000畝,固定資產降低70億元。但科技投入不斷加碼,美的在全球建立11個研發中心,目前的累計投入200億元用于研發。科技人員的比例從2011年的27%提高到目前的47%。近5年申請專利3.2萬件。美的由庫存式生產轉變為訂單式生產,產品品類由64個減少至32個,制造效率每年提升15%以上,庫存周轉率提升38%。
美的大力實施“智能家電+智能制造”的雙智戰略,不僅提升了品質和制造效率,更支撐了包括智能空調、智能套裝及智能家居等“智能產品”的產業升級。隨著生產線的升級,美的空調旗下空調、空氣凈化器、加濕器、除濕機等全品類全部完成智能化升級。目前,美的空調不僅在“計劃排產、工藝監控、物料管理、質量管理”等八大制造智能上實現了智能化,而且在“設備自動化、生產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動化、決策數據化”等五大全流程運行上搶占了市場發展先機。
今年6月份,美的空調武漢智能工廠《智能空調數字化工廠試點示范》項目通過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公示,成為空調制造行業唯一“范本”。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