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項很有趣的調查顯示,65%的美國人確信自已比大部分人更擅長數學,這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人們更愿意把事物往好的方面去想,當然對自己的數學能力表示自信不會有任何傷害,但是如果高估了每天都在使用的設備可靠性,那么您面臨的將不僅僅是意外,而可能是危險。
試問自已,什么是可靠?你可能每天都會對家人、朋友或同事說到這個詞,因此它的定義是人性化的,而且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那就是達到預期。當一個系統、一個人或一個事物能夠按照你所能預見到的狀態發展,那么就可以認為是可靠的。
為什么可靠性如此重要呢?如果每個人都能認識到這點,就能幫助甚至推動企業各個環節,包括運營、IT、人力資源、財務、工程、銷售、市場等都擁有相同的使命——實現預期,這是一種整體的可靠性,著眼于整個企業的運營,它應該成為所有企業的重要目標,因為沒有可靠就沒有安全。但是要做到整體可靠,需要先從小的方面入手,也就是局部的可靠性。要想成為可靠性的行業標桿,兩個方面都要做到。
整體可靠性 —— 實現可靠運營的整體方法
大多數工廠都只滿足于由個別部門來負責可靠性的提升,我們認為可靠性必須成為企業每一位員工在日常工作中遵循的準則,因為人們并不擅長應對突如其來的狀況。例如,大多數人每天開車上下班,并沒有遇到車禍,但是,當車速達到70英里/小時的時候如果發生爆胎,又有多少人能夠妥當應對,從而確保自己和乘客的安全呢?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能做到,而事實上卻很難做到!當一個不可預料的突發情況發生時,大多數人無法像他們設想的那樣做出正確的反應。在流程工業中50%的安全事故都發生在生產設備關停或啟動的瞬間,就像80%的空難都是發生在起飛或者降落的時候,這并非巧合。
當不可預料的情況發生時,人們就會受傷。使用能夠按預期工作的可靠系統才能防止突發情況,當然,這可不僅僅是防止機械故障。真正可靠的設備需要大家根據可預測的方法進行設計、規劃和操作,因此可靠性的范圍應該更為寬廣。顯然,高可靠性能夠為工廠帶來顯著的商業價值和利潤,而最為重要的是可以讓人們遠離傷害,這也是企業想要實現卓越可靠性的決定因素。
借鑒航空工業
在整個工業行業中有很多大獲成功的可靠性運營管理案例,這對流程工業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最成功的應用是在航空領域。回想一下您最近一次坐飛機的經歷,隨著飛機在跑道上加速并起飛,您是否想著要小睡一會呢?這其實是一種對于飛行信任度的體現。
飛機一般不會墜毀,發生墜機事故時,人們第一反應就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事實上,空難確實多與飛行員的操作不當有關。一架飛機由數以百萬計的零件組成,任何一個零件都有可能引起災難性的故障,然而人們依然會乘坐飛機,并且大多數時候都100%的相信他們可以安全抵達目的地。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覺得乘坐飛機就和日常生活中其它事物一樣安全可靠,道理很簡單,波音和空客公司的人員都很注重可靠性,實際上,整個航空業都非常注重全面可靠性的管理。
據曾經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專業人士介紹,從新員工培訓開始,每個人在整個可靠性流程中對于人身安全起到的重要作用已成為一種文化習俗。每一個決策都與可靠性相關:在洽談供應合同時采購人員會考慮可靠性;人力資源部要挑選具有一定素質,有全局觀的員工;甚至財務對于每個季度的報告都要考慮可靠性因素。可靠性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這就叫作全面可靠性,值得每家企業潛心學習。
將可靠性作為企業內在文化,可以克服企業人員流動帶來的影響。隨著大量熟練工退休,工業事故的程度和數量都在逐步上升,這是很可怕的。經驗能夠掩蓋很多問題,讓設備在不可靠的環境中也能保持表面上的可靠運行。當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離開時,他們的知識對于企業就變得不可持續了,除非你擁有制度化的設備可靠性運營管理。
整體可靠性帶來的收益
很明顯,任何利益和能夠影響人類安全的事情相比,都是非常蒼白的。但是,實施可靠性管理能夠帶來一些可衡量的收益。通過可靠的運營來獲得標桿績效可稱為投資驅動的雙重回報,這意味著進行設備可靠性運營可以獲得雙倍收益。
圖1顯示,標桿企業的運維費用是同行的34%,您也許覺得不可思意,但這卻是事實。可靠的工廠不需要費時費錢地到處救火,標桿企業只需要處理那些需要關注的設備,并且是以有計劃、有目的性的方式進行。實踐證明這樣做可以有效節省成本。以更少的維護費用獲得更加可靠的設備,這才是真正的雙贏。
圖1: 雙重收益, 通過全面可靠性降低維護成本,提高產量
另外,標桿企業與落后企業相比,生產力高16%。對于年產數百萬噸產品的工廠來說,這個數字對于企業利潤的影響是巨大的。通常情況下,標桿企業不需要記錄或追蹤這些影響,除了在內部審計或做投資回報分析時才會披露。但是利潤是真實的,并在油氣、電力、煉油、化工、造紙和生命科學等行業中都得到了驗證。采用可靠性管理的企業,可以保持長久的卓越績效。有時在報紙上讀到某家工廠因虧損或效益差而倒閉的消息,您可能會猜想,可靠性管理是否能夠挽回這些企業呢?在某些情況下,您的想法是正確的。可靠性管理對財務的影響僅僅是一小部分,真正重要的是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全世界的工廠或者過程裝置,感受到和乘坐飛機一樣的安全。每家企業都有自已的運作方式,但是全面可靠性管理將是推進企業向前的有效方法。毫無疑問,可靠性高的工廠安全性也很高,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最終我們還是要講到如何避免不可預知的突發情況。盡量保持事物處于穩定狀態,那么人就可以遠離麻煩。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需要每一個工作人員參與其中。當每一位員工在每一個環節中,都能以同等的標準來考慮安全和成本控制,企業就可以實現可靠運營了,
也只有這時,企業領導者或者管理層才能說他們已經達到了可靠和安全的運營目標。
局部可靠性 —— 改變思維方式,分步實現目標
現在已經樹立了人人都要在工作中關注可靠性的觀念,這很好,但每個人都有自己日常需要完成的規定任務,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討論局部可靠性。聚流成河,積沙成塔,蝴蝶效應是真實存在的,局部的一個小變化都有可能會給企業帶來顯著的、不可預見的影響。
例如,一名普通采購員向供應商索要提升質量的報告也許會就此改變整個企業的制度。局部可靠性就是要從小的方面起步,無論這一步看起來多么微不足道,然后逐步向著更為廣泛的可靠運營之路邁進。
“最后,安全可靠的運營是通過細致的規劃實現的,并且必須貫徹于個體行為中。”
從小事做起,其實很重要。很多時候,如果只想一步到位,就會一直不去做。沒有人會在剛接觸跑步就報名參加馬拉松比賽,你必須先跑一英里,然后是兩英里,循序漸進,最后你就能跑完馬拉松。所以要先定一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才有可能完成更大的目標。
可靠性也是一樣。可能有些公司只是在腦子里構想出宏偉的藍圖,就要求CEO或管理人員一下子將其轉化為商業收益。但是大多數企業還是應該放慢步伐,從小事做起。重要的是要讓全體員工認識到可靠性運營意味著更多安全更多收益,漸漸地,每個人都會以同樣的標準來提高可靠性。當您面臨選擇,請不要選擇最便宜的,而是要選擇最可靠的;當您走過一臺泵時,不要只是路過,要去思考它對于工廠整體運營是否重要,如果是重要的,那么就提前把它列入可靠性計劃。
共同面對挑戰一路向前
您肯定聽說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對瘋狂的定義:重復做某一件事情,并期待得到不同的結果。想要有所改變,必須做出改變。如果想要工廠和裝置更加安全,利潤更高,您就必須站出來,指出可靠運營的重要性。
這么做并不難,但卻很重要。可靠性絕對會給業務的方方面面帶來有利影響,值得您花精力去做。事實上,起步并非難事,比如只要在下一次的預算計劃里加入老舊設備的維修或升級改造;或是在新供應商評選上一改從前只注重價格的做法,也要把質量做為一項評判標準。
最后,可以把可靠性分解成5個簡單步驟:
了解您所擁有的(例如您的工廠或公司擁有什么樣的設備和工藝);
了解設備和工藝現狀(例如健康狀態);
通過狀態信息知道要做什么(例如采取什么措施?);
采取措施;
重復以上步驟。
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其工作中運用這個簡單的模型,那么我們就會獲得一個更加可靠、可預測的世界,它會為我們帶來更多收益,更重要的是,它將會更加安全。
注釋
有很多網站可以提供空難的例子和造成飛行員錯誤操作的主要原因,www.planecrashinfo.com 提供了1950年以來空難原因的詳細總結。此網站特別指出了天氣和機械故障的影響,并不是任何時候都責怪飛行員。
“飛行是否安全”(http://www.garfors.com/2015/03/is-it-safe-to-fly-dangerous.html)以及經濟學家在“死亡的威脅”(http://ww.economist.com/blogs/graphicdetail/2013/02/daily-chart-7)中的報道都揭示了2010-2014年平均有2925000分之一的航班發生機毀人亡的事故,發生事故的概率為0.000034%
Nathan Pettus是艾默生全球可靠性解決方案業務的副總裁兼總經理,1998年加入艾默生公司。Nathan負責艾默生機械設備健康技術和服務,為艾默生的用戶提升安全性和可靠性。最近,他將自己的領導力擴展到了更加寬泛的可靠性技術和服務中。他的最終目標是幫助用戶在可靠性方面成為標桿企業。
作者:艾默生全球可靠性解決方案業務副總裁兼總經理 Nathan Pet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