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自動化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傳感器在工業自動化生產過程中的檢測環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感技術的發展對工業智能化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工業智能化一個必備要素就是信息化的加入與大量應用。具體到生產制造現場,信息化首先要解決的是制造數據的采集、存儲、顯示和監控。制造數據的采集首先是橫向的采集,即將生產現場的所有裝備的制造數據采集并經由連通的網絡傳輸、存儲到數據中心,并按照需要進行顯示,實現監控,形成工廠信息化的一個基礎信息平臺。另外一方面是縱向的生產信息集成,包括上述的底層基礎信息平臺、中層的生產管理系統、倉儲系統以及上層的ERP系統,由此實現完整的制造業信息化。
在整個控制理論里,所有的控制實現都是要經過前端的感知,雖然有些系統屬于預先性的設置,但是預先性的設置和條件式的反應完全是兩回事,在工業智能化方面也是兩個性質的。假如將一盆水潑向一個人時,如果是預設置型的,過來的不管是什么水都會躲開,因為無法對水進行感知判斷;而如果是感知型的,要對潑來的水要先感覺是冷水還是熱水,如果感覺很痛苦就會對下面的潑來的水迅速躲閃,如果感覺舒服就會很享受的迎接。在智能化方面,傳感器的角色就是這種關鍵性的,沒有了感知,智能化將無從體現。如果整個系統都是很多經驗性或者預測性的,這里面首先就需要超大數據的支撐,另一面在實際情況中各種變化都是新的,不可能先有一種預先對其準確無誤的預測,這就會給實際的生產造成某種隱患。所以在智能生產中,傳感器的角色是絕對關鍵的。
現代工廠自動化系統的信息和數據傳輸越來越依賴于智能傳感器。從前,傳感器只負責監控和測量,卻不分析。隨著傳感器變得更加智能,它們能夠更好地對其所檢測的工作進行評估,并能實時地完成任務。傳感技術在不斷地更新與變化中,越來越多的智能技術被用在傳感器上,網絡技術也已開始與傳感器緊密結合,形成新一代的智能傳感器。智能傳感器必須讓產品生產線持續運行,通過低延遲和實時網絡,連接至高性能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以及人機界面(HMI)系統。對制造廠商而言,時間就是金錢。只要制造的產品能夠達到規定質量水平,高效的生產線就會盡可能快地持續運行。高速、可靠的傳感器必須非常迅速(數毫秒甚至更快)地監控或者測量生產線的各種狀態。之后,網絡必須以最小時間的延遲、且不中斷生產的情況下,傳輸這種信息。我們需要大量的工業通信協議來實現所要求的關鍵通信性能,例如:PROFIBUS/PROFINET、Ethernet/IP、EtherCAT、POWERLINK、SERCOSIII等。另外,如PLC等處理元件必須正確地實時響應,否則會影響生產率,造成損失利潤。工業生產過程中,傳感器的諸多功能包括檢測溫度、運動、光學對象和位置、重量、加速度、化學成分、氣體、氣壓或者其他壓力、液體流動以及物理世界的其它方面。傳感器的工作環境是十分惡劣的,振動、強電磁干擾、沖擊、高濕、高低溫等;特別的場合還要求傳感器具有防火和阻燃功能。工業智能化目前面臨的挑戰是如何使智能傳感器具備上述所有的智能功能,以及傳感器如何在非常惡劣的工作環境中正常工作。
目前,智能傳感器作為21世紀最具影響力和發展前景高新技術,正引起國內外電子信息界的高度重視。光電行業開發協會(OIDA)預測,智能傳感器的國際市場銷售量將以每年20%的高速度增長,智能傳感器將在工業自動化時代扮演更加重要角色。在中國市場內,傳感器行業就是一個朝陽產業,因為不管是德國的工業4.0,還是中國的工業2025,具體到物聯網、智能汽車、智能家具,這些的前端核心都是傳感器。在整個工業4.0過程中,傳感器可以說需求巨大,市場廣闊,應用廣泛,但也因為這樣,出現了技術分散、市場分散、投資分散的問題,一個“散”字正代表了現在整個傳感器市場,這對未來的發展也將是一個難點。展望2015年,傳感器產業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傳感技術會在挑戰難題的過程中取得更大的發展,傳感器在智能化生產進程中會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
來源:中國工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