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正深刻影響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同樣離不開它的支持。除了產業自身的低能耗,在幫助其他行業實現節能降耗減排方面,信息技術大有可為。
信息技術是高新技術中的關鍵技術,是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因素。信息化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其本質就是對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應用,是實現節能降耗減排的重要手段。將信息網絡、大數據與各行各業結合起來,能增強整體性和集成化,實現集約經營,達到節能降耗減排的效果。
信息產業本身的發展可極大調整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大力發展信息產業,能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提高非物質產業、產品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總體降低經濟發展對能源和資源的依賴,從根本上解決能耗高、污染重的問題。
經濟活動的效率取決于資源的動態配置效率,其基礎是信息。在信息化要素中,信息資源作為基本要素,既是經濟資源,也是生產要素,又是社會資源。信息開發不足,能源的消耗就會增加;反之,可以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提高經濟發展效能。因此,如何收集整理并運用自然狀態的信息,成為資源配置的關鍵。而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整合各類信息,在更短時間和更大范圍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是資源科學配置必不可缺少的技術支持,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益的有力手段。
實踐證明,信息化可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能源和資源使用效率,減少企業對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如,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改造關鍵生產流程,可以提高行業資源的利用效益;信息技術結合智能小區建設,則可集約式使用土地,實現人性化采暖和制冷,節約土地資源和能源。
信息技術通過管理創新,可以改變組織結構、營銷模式和協作方式,顯著提高效率、節省支出。如,以信息應用系統為依托,可以實現扁平化管理,實現辦公系統、生產監控系統、決策系統等內部聯動,改變運營管理模式。
此外,信息技術可以促進社會管理理念實現根本性轉變:從原來的管制型轉變為服務型,通過管理方式、服務理念、服務平臺的改進,如利用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網絡支付等信息化形式,改變傳統的溝通方式,讓老百姓花更少的時間得到更加便利、更好的服務。
利用信息技術還可以建立環境保護業務應用平臺,進行環境監控和綜合控制,實現環境保護信息化和智能化。如,通過對鋼鐵、電力、化工等重點行業的能源消耗、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聯網監測,對經濟運行中的資源、能源和環境成本信息監測,整合、集成、加工各類環境信息資源,可以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環境信息資源平臺共享,可以大幅度提高環境保護部門的計算機網絡系統能力,及時反饋環保信息,推動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節能降耗減排調控目標的實現。
以信息技術整合環境工程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在內的環境保護工具,可以建立起循環經濟綠色支撐體系,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
以“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為核心的智慧物流信息技術和應用體系,可以優化企業的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改善價值鏈上各環節的不確定性,提高產品的適銷率,大幅度降低企業總成本;借助信息系統整合,依托物聯網技術對運輸線路進行合理布局與規劃,可以有效減少運輸途中堵塞、繞路等問題;以智能交通將物品與后臺信息系統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互動,可以及時準確實現對送貨車輛、送貨人員、送貨流程等物流資源的科學管理,優化運輸路線、提高車輛裝載率、避免車輛空駛和無效運輸,實現節能降耗減排。
據統計,信息技術可以使企業物流成本平均降低20%至40%。企業采用信息系統一方面可使各種物流業務處理更高效便捷,實現節能降耗;另一方面,通過對相關大數據進行處理加工,還能為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降低能耗提供科學依據。可以說,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物流的現代化。
總之,信息技術是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技術,以其為基礎的信息化擁有推動經濟結構變革的巨大力量,能極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信息技術既可以通過提高信息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來降低單位GDP能源消耗,又可以通過改造和優化傳統產業實現節能降耗。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技術在節能降耗減排、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可發揮獨到作用。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