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平均每天誕生十多家科技企業,究竟哪家企業擁有重大顛覆性原創核心技術?哪家企業具有新產業的領軍潛力,將面向未來、前途無限?
兩會之前,手握創新創業核心密碼的36家“中關村前沿技術企業”在首都北京掛牌。
中關村是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載體。去年以來,他們緊緊抓住全球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創新思路,面向全球啟動了前沿技術企業的挖掘和培育工作,目前已形成首批成果。
尋找顛覆性原創核心技術
前沿技術企業脫穎而出
這36家企業平均成立年限僅為3年,共同特點是擁有重大顛覆性原創核心技術,具有面向市場的高速成長性。36家企業估值已超630億元,部分企業已達到估值10億美金的“獨角獸”級別。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告訴記者,這些企業代表了中關村技術創新最前沿,將引領我國科技創新的方向和潮流。
雞蛋掉在地上會摔碎,汽車相撞會變形,這些盡人皆知的常識,卻被一家中關村企業顛覆了。成立僅僅一年多的羲源科技,前不久就演示了一個實驗——雞蛋從一米左右的空中掉落,蛋殼卻完好無損,因為雞蛋掉落在了一種具有“減震吸能”功能的特殊納米材料上。該公司自主研發的防撞納米材料及逆勢安全系統,能夠為物體打上一把“保護傘”:給電池涂上這樣一層“防撞層”后,電動汽車遭遇撞擊頻頻起火的世界性難題將得到解決;運動鞋使用這一材料,防護性能也將大大提升。
這36家企業的產業領域涉及廣泛:一是以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三是顛覆性新材料。如中科寒武紀開發了全球首個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架構指令集;商湯科技在全球首次實現人臉識別算法,準確率超越人眼識別;諾亦騰開發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基于MEMS慣性傳感器的動作捕捉技術;地平線的自動駕駛“雨果”平臺和智能家居“安徒生”平臺取得多項世界領先成果;柏惠維康公司成功開發出國際領先的神經外科機器人,以30分鐘微創代替過去的開顱手術等等。
在顛覆性原創技術背后,是頂級領軍人才的高度集聚。在這36家企業中,有一半以上企業的團隊核心人員有“千人計劃”“海聚工程”“高聚人才”、院士等高端人才,近80%的企業負責人擁有領軍企業高管或海外留學背景。
政府市場社會聯合創新
項目遴選告別閉門評審
對于政府授牌項目,過去通常的做法是邀請專家閉門評審?,F在,中關村改變遴選做法,專家依舊在,但也把市場、資本和社會等各種要素都請進來。遴選范圍也由面向國內改為面向全球。
作為首批“中關村前沿技術企業”之一,地平線機器人公司的創始人余凱去年遇到了一件讓他意想不到的事:他為公司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技術申報了一項政府支持項目之后,經歷的竟然是一場公開的“路演”考察,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閉門專家評審。在路演會上向他提問的,既有技術領域的資深專家,也有熟知行業市場發展的投資人。
“自己的項目哪里被認可、哪里被質疑,專家們在路演會上會說個一清二楚,而不再是提交一份申請材料后就石沉大海?!庇鄤P說,政府項目評選方式的變化讓人感受到了一股“新風”。
2016年來,為了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領域挖掘全球領先的顛覆性前沿技術項目,中關村啟動了面向海內外前沿儲備項目的長期征集。項目一旦入選,將優先獲得多方面扶持。
中關村對前沿企業的選拔和服務進行了大膽創新,在工作方式上實現了“四個轉變”:
一是評審方式不再是傳統的閉門專家評審,而是變為公開路演,每場由10名左右的專家和近百名專業觀眾、投資人共同參與。
二是專家的選擇上由單純的技術專家,擴大到“技術+投資+產業領域”三類專家共同評選,項目遴選標準也從過去的“技術先進”,變成“技術+社會需求+市場前景”的多元標準,更加關注市場潛力、社會效益、核心團隊、行業影響力和業務成長性等多個因素。
三是項目來源由單一的公開征集轉變為“公開征集+中關村雙創體系推薦+主動挖掘”等多渠道并舉,最大限度地擴大項目來源。
四是支持方式方面重點對入選的前沿企業優先提供中關村雙創體系的投融資、宣傳、展示、落地、市場對接、知識產權等系統服務和政策支持。
2016年,中關村共舉辦了11次路演活動,共吸引超過500人次的投資機構人士參與,近百人次專家參與了項目的路演。路演活動還為企業搭建了一個對接平臺。通過路演,部分企業新獲得社會融資近9億元。
這些前沿企業由專家、專業觀眾和投資人共同選拔,是政府、市場、社會聯合創新的結果,體現了新形勢下對科技創新的支持模式。
創新成果輻射全國
發展動能不斷增強
作為北京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中關村已成輻射全國的自主創新高地,其重大顛覆性原創核心技術瞄準世界領先水平。
2016年度,44家中關村企業參與的36項成果獲得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29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6項,占國家進步獎通用項目的22.5%;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7項,占國家發明獎通用項目的14.9%,凸顯了中關村企業的自主創新引領優勢。
2016年,中關村擁有高速成長的創新企業“獨角獸企業”達65家,比上年增加25家,占全國一半,成為全球爆發式成長高地?!耙粋€城市有4個‘獨角獸企業’,這個城市的創新能力就比較強了”,多倫多大學校長梅瑞克?格特勒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全球,只有少數地區擁有4個以上“獨角獸公司”。目前,中關村是全球僅次于硅谷的“獨角獸企業”最密集區域。
一流企業做標準。專利和標準的數據體現了中關村的原始創新能力。2016年,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共申請專利69217件,同比增長14.2%,占北京市36.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1127件,同比增長8.7%,在示范區企業專利申請量中占59.4%;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共獲得專利授權3633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4782件,同比增長15.3%;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共申請PCT專利3187件;截至2016年12月底,示范區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61776件,占北京市企業同期有效發明專利量的62.6%。標準方面,截至2016年12月,示范區企業和產業聯盟已發布標準6173項,其中國際標準229項。
在自主創新實力的強勁支撐下,中關村發展的新動能不斷增強,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示范引領和戰略支撐作用日益凸顯。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中關村示范區實現技術收入5278.3億元,同比增長19.6%;實繳稅費2025.6億元,同比增長14.1%,增速高于2015年同期2.7個百分點。
為了持續發揮中關村作為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的作用,中關村管委會表示,將按照“聚焦支持、精準服務、動態調整、做強做大”的原則,聯合北京市各區及分園和有關各方,建立市區聯動的服務機制,設立投融資平臺和產業對接平臺,最大限度地為前沿企業提供人才、住房、資金支持等政策服務,力爭在“十三五”期間,每年面向全球發掘30到50家重大前沿企業,加快培育一批“獨角獸企業”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