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工業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特別是在中國。2016年,為推動機器人產業前行,我國出臺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進一步確定把機器人作為實現國家智能制造的重要途徑。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72426套,增長34.3%,其中2016年12月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7891套,同比增長48%。而在消費方面,我國已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
過去人們常說的是機器人代替人類勞動,而現在機器人更多地被認為是輔助工具。一成不變的自動化和手動勞動之間的嚴格界限正在逐漸取消。對此,中國工程院王天然院士表示,“新一代機器人并非是簡單地取代人,而是要響應環境、要靈活、要與人合作。它將重新定義機器人與人的關系,從原來‘奴仆—主人’關系向合作伙伴轉變。”
“人機協作”機器人作為一種新型機器人,不僅具有機器人“精準”,又同時具有人一般的”靈活“,近來備受業界關注與青睞。相信,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人機協作”將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的關鍵,大范圍地投入應用。
在工業制造領域實現“人機協作”,安全問題最不容忽視。回顧歷史,在生產設備內部或周圍保護工人的最常見的方法是在工人和運行的設備之間設置實體圍欄。盡管這樣類型的安全系統可以帶來安全生產并滿足相關的規定要求,可是它限制了生產能力并且可能需要大量的維護工作。
如何實現人與機器人之間的和平相處、協同合作已成為制造業實現轉型的關鍵。
順應市場需求,“協作機器人”悄然誕生,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將高效的傳感器、智能的控制技術和最先進的軟件技術集成在機器人上,這種新型機器人能夠直接和人類員工一起并肩工作而無需使用安全圍欄進行隔離,并有望填補全手動裝配生產線與全自動生產線之間的差距。ABB人機協作機器人YuMi;優傲靈活、安全全系列協作機器人;發那科負載最大協作機器人;瑞士格&庫卡AIP(Auromated Item Pick)機器人;新松多關節機器人等都是人機協作的典型應用。
在業內專家看來,協作型機器人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雖然有些領域和生產線還是需要人力操作,但仍可以使用機器人實現局部自動化,以優化生產線。引進協作型機器人會為生產線和組裝線應對挑戰開拓新的機遇,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把人和機器人各自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如今協作機器人的大幕已開啟,發揮人和機器人各自的優勢,提升生產系統效率是大勢所趨。人機協作機器人有望填補全手動裝配生產線與全自動生產線之間的差距,迎來發展的春天,引領制造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