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2017年,中國孵化器走過了30年風風雨雨。30年的歷練,讓中國孵化器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中國孵化器也走到了重要的十字路口。未來,中國孵化器該走向何方?
三個時代:從“二房東”到“服務員”再到“避風港”
1987年6月,中國首家孵化器——武漢東湖新技術創業者中心在武漢東湖成立。自此,中國創業者擁有了自己的家。
最初的孵化器建設由政府主導,是類似“二房東”的純物理空間供應商,為創業企業提供租金等方面的政策優惠。伴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科技創業企業不斷涌現,對創業服務的需求更加強烈,中國孵化器進化為“場地+服務”的第二代孵化器。第二代孵化器不僅能為創業企業提供場地,還能在工商注冊、法律咨詢、企業管理等方面為創業企業提供輔導和培訓,扮演著“創業服務員”的角色。
進入21世紀,一些有實力的孵化器嘗試引入資本要素,逐步演變為“場地+服務+資本”的第三代孵化器。第三代孵化器采用提供資金換取部分企業股權模式。此外,還提供人力資源、法律構架、財務管理、技術架構等更加精細化的服務,使得孵化、投資、管理實現一體化,真正成為創業者的“避風港”。
30年的發展,中國孵化器成為中國創新創業領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擁有科技企業孵化器為2530家,全國上報眾創空間名單為2345家,兩項合計達4875家,成為全球孵化器數量最多的國家。
產業孵化開啟新孵化時代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涌現,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國家命運,創新驅動戰略也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創新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孵化器如何發揮更大的推動力,成為中國創新的發動機、核動力?
不少孵化器企業正在思考,目前已有企業摸索出孵化器自身的創新之路。
“創新創業的本質是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經濟增長,提升國家科技實力。孵化器為創新創業企業服務,本質上也是為產業和經濟服務。”太庫全球首席執行官(CEO)黃海燕說。
從本質出發,太庫科技摸索出一條全新的孵化之路——產業孵化。太庫科技的產業孵化采用 “1+1+1”(1個實體孵化器 +1支產業基金+1個創新集群)模式,其核心基礎是1個實體孵化器和1支產業基金。
太庫科技通過打造實體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標配模塊服務,加速創新項目發展,并為區域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同時,太庫聯合政府以及戰略合作伙伴華夏幸福設立產業基金,通過產業基金撬動其他資本,為創新項目提供資金方面的支持。
產業如何為區域孵化“創新集群”
更為重要的是,太庫科技依托其全球資源為區域打造“創新集群”,可直接推動區域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第一,全球布局,聚集創新資源。太庫科技在美國硅谷、德國柏林、韓國首爾、以色列特拉維夫、芬蘭赫爾辛基等最具創新力的區域建設實體孵化器,并通過這些實體孵化器聚集當地創新資源。截至目前,太庫科技已經構建起橫跨6個國家、10多個城市的全球創新資源網絡。為了快速積累資源,太庫科技還通過全球垂直加速項目,深入人工智能、大健康、新材料等核心領域,整合全球優秀創新項目。
黃海燕表示:“近年來海外與中國市場的合作需求越來越明顯,我們所做的就是在全球化中不斷努力,與海外的地方政府進行溝通,為當地的產業政策、人才政策提供建議,這也是我們在更深層次的交流和制度建設方面進行的探索?!?/p>
第二,強強聯手,深耕區域。太庫科技聯合中國最大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在中國各區域開設實體孵化器,深耕區域并為區域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2016年4月,太庫積極為北京天安門正南50公里的京畿要地河北省固安縣引入發展資源。4月25日,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材料問題研究所國際合作部主任切爾內舍夫到訪固安產業園區,并就新材料創新等話題與固安縣政府、華夏幸福和太庫科技進行探討,共同簽訂了《中烏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在新材料領域進行深度合作,加強烏克蘭與中國在創新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為固安新材料產業化布局奠定了基礎。
第三,引流落地,為區域發展添新動力。太庫科技整合全球創新資源,通過引流落地形式,為區域的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太庫科技已經在河北香河打造了產業孵化的成功樣本。針對香河在機器人產業方面的優勢,太庫科技為香河打造了與機器人產業擁有緊密關聯的人工智能創新集群。2016年,太庫科技在香河實現16個人工智能項目入孵,完成單個企業到人工智能產業鏈布局,完成6個項目產業落地。
在即將舉辦的2017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上,來自全球創新創業領域的專家和大咖將就中國孵化器未來發展展開討論。在這一重要歷史時刻,太庫科技以“產業孵化”模式開啟“新孵化”時代,從本質上推動中國創新,無疑為中國孵化器產業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