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訊、傳感、控制等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對實現新一輪產業變革具有重要意義。如今物聯網的發展如火如荼,正進入跨界融合、集成創新、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據悉,微軟、華為、軟銀、高通、BAT等全球知名企業均從不同環節布局物聯網,產業大規模發展的條件正快速形成,未來2~3年將成為物聯網產業生態發展的關鍵時期。
數據顯示,到2020年,預計全球的聯網設備數量將會突破500億個,但是如此龐大的連接數量,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將會對工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損失。事實證明有關物聯網安全的問題并不是危言聳聽,物聯網安全威脅已經實實在在展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2017年5月12日爆發的針對Windows操作系統的勒索軟件(Wannacry)事件,更是為廣大業內同仁敲響了警鐘。
據悉,有多個國家的電力、石油、通信、交通運輸等眾多行業領域受到嚴重影響。例如,西班牙電力公司IberdroIa、天然氣公司Gas Natural以及電信巨頭Telefonica,德國德累斯頓火車站,葡萄牙電信公司、聯邦快遞FedEx、俄羅斯內政部及其第二大電信運營商Megafon等都遭受了勒索軟件的攻擊。在我國范圍內,該病毒也造成北京、上海、四川、重慶等多個地區的加油站全面斷網,這讓我們深刻意識到保障信息安全刻不容緩。
盡管智能制造已是大勢所趨,但隨著與互聯網不斷融合,一些棘手問題也開始顯現。從網絡安全的角度分析,智能制造網絡化后,將面臨設備、控制、網絡、應用、云平臺、數據等多個方面的安全挑戰。比如設備層安全挑戰。其中包括所用芯片安全、嵌入式操作系統安全、編碼規范安全、第三方應用軟件安全以及功能安全等,這些設備均可能存在漏洞、缺陷、規范使用、后門等安全挑戰,目前,在制造領域并未對以上問題開展深入研究。此外,還有應用層的安全挑戰,如支撐工業互聯網業務運行的應用軟件及平臺的安全,智能制造領域的應用軟件,也將持續面臨病毒、木馬、漏洞等病毒的威脅。
面對頻發的安全生產事故,提高安全意識、加強安全保障應該成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企業生產安全,除了靠政府的監管以及提高安全意識之外,更需要企業本身建立強而有力的防范措施,工業安全技術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萬物互聯時代,工業安全是未來保障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當下工業領域的“安全”缺位問題,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