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信息時代,科技創新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企業如何做好技術與市場的銜接?面對風險和未知,企業家如何決策?在日前舉行的全球創新高峰論壇上,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分析了當下的創新環境,強調了弘揚企業家精神的必要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托馬斯?薩金特說,人們遠遠低估了企業家精神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促進經濟增長的并不是資本和勞動力,而是那些能夠調動資本和勞動力的企業家。他認為,技術變革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而企業家精神決定了一個企業是否有機會進行這種變革。
在當今信息時代,引領我們走向成功的企業家精神又有怎樣的內涵呢?
首先是要具備敢于面對失敗的勇氣。
科技創新存在很大的風險和未知,但無論何種結果,企業家們都要勇于直面。薩金特認為,與傳統企業相比,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的企業在研發生產過程中沒有歷史經驗和數據分析可以依循,企業家只能憑借自己對新技術的理解和預測作出決斷。“企業家要做的就是解決這些不確定性。因為他們面對的是新鮮的事物,所以我說這是非常勇敢的一件事。”薩金特說。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高紅衛指出,信息經濟時代就是生產生活領域全方位、全層級、全過程信息化的時代。進入信息經濟時代的企業應通過數據驅動的綜合創新來顛覆和變革工業文明時代的傳統,轉變生產方式與商業模式,盡快形成滿足信息經濟時代企業發展的核心能力。
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把人的生活方式分為“過日子”和“奔日子”兩類。前者更加舒適安穩,是大部分人的狀態;后者則需要不斷挑戰自己的目標,甚至“可能奔著奔著就摔下來了”,但安于現狀永遠不可能成功。柳傳志說:“整個社會實際是靠這些奔日子的人在拉動著走的,企業家應該屬于這個群體。”
企業家光有勇氣還不夠,他們還要具備超越當下格局的遠見。
企業家應有經營遠見,不可拘泥于短期利益。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才讓表示,當今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大缺陷是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太低,很多好的技術、好的想法由于不能滿足大眾市場上的用戶需求,沒辦法快速變現,往往無疾而終。
企業家還應有歷史遠見。很多非常成功的技術不一定能馬上盈利,正如薩金特所說,“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讓這些技術真正地在市場上實現商業化”。聯想公司曾由于資金不足錯過投資BAT的機會,這讓柳傳志反思對待新技術的策略。“企業家要能夠正確對待歷史機遇,要有跨時空的戰略布局能力。”柳傳志說。
除此之外,企業家還應該具有歷史責任感。柳傳志認為,企業家必須做到先富帶動后富,只有這樣,國家才能穩定,社會才有足夠的經濟增長能力,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從更大范圍看,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是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是做好大國工匠、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力量的使命。高紅衛表示:“所有重大創新,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只要一張藍圖繪到底,我們相信這個宏偉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