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中關村智造大街”迎來了自己的1歲生日。1年前,這個位于北京海淀五道口腹地、以智能制造垂直領域全產業鏈服務為特色的創新科技園區正式啟航,成為北京推動“中國制造2025”建設、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的重要舉措。
北京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落戶”、北京超維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業、北大首個項目“北斗遨翔”入駐……“中關村智造大街”這一年快速聚集了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48家,匯集項目368個,新增發明專利1800多項,服務企業8000多家次,帶動近千億元產值,帶動多個國際細分行業領軍機構和龍頭企業入駐。
“中關村智造大街”的崛起,是北京夯實基礎,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一個縮影。經過幾年建設,北京作為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地位更加鞏固。
創新能力穩步提高
北京努力打造原始創新的策源地,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引領示范和核心支撐作用
2016年9月份,國務院印發實施《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圍繞這張“頂層設計圖”,北京和國家有關部門聯手搭建了“組織架構圖”和“施工任務圖”,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工作任務和重點項目有序推進。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發揮引領示范和核心支撐作用。想成為名副其實的“創新中心”,首先要成為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北京原始創新能力有多強?在京單位全面參與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6個,重點承接了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等10個民口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近5年,在京單位主持完成的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獎項近400項,占全國獲獎總數的31%左右。全國領跑世界的技術成果中,在北京產生的技術成果占55.7%。
如今,頂尖人才及其創新團隊仍在京加速聚集。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崔屹等8位科學家受聘成為首批“中關村海外戰略科學家”。截至2016年底,北京累計吸引“千人計劃”人才1653名,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在北京挖掘、打磨出的新興產業中,石墨烯是一張閃亮的新“名片”。在產業布局上,北京以石墨烯產業創新中心為核心,形成創新軸、轉化軸、孵化軸、產業軸“四軸聯動”的產業發展路線圖。石墨烯產品在北京完成孵化后,將重點面向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國內成熟的產業園區進行產業轉移。
技術領跑的前提,是穩中有增的研發投入。2016年,北京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6.8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9.6倍。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截至今年5月底,北京經認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000家,占全國總數近16%,全市科技型企業總數達44萬家。
“三城一區”顯露崢嶸
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逐漸發展成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戰場
在北京科技創新的“版圖”上,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城一區”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戰場。
在中關村科學城,原始創新策源地作用進一步深化,北京大數據研究院等獲批國家工程實驗室;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已完成注冊、實驗室選址設計、運營團隊組建等工作;北京腦科學與智能技術研究院基礎研究平臺的實驗基地已迎來7個團隊注冊;北京精準醫療與健康研究院已與4位諾獎獲得者簽約分別設立研究中心。
今年5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批復同意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該中心成為繼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后第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懷柔科學城規劃范圍也從41.2平方公里調整至約100.9平方公里。在這里,高能同步輻射光源設施、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子午工程二期設施等3個大科學裝置計劃明年開建。
位于昌平的未來科學城,已入駐15家央企集團下屬的50多家研究院、科技型公司,“打開院墻搞科研”機制逐步深化,累計建成40個高水平研發平臺。今年7月初,北京未來科學城氫能技術協同創新平臺簽約,推動未來科學城央企研究院、在京氫能領域優勢研發機構攜手聚焦氫能前沿技術與應用基礎技術研究開展協同創新,逐步打造代表國內氫能領域最高科研水平的協同創新平臺。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集成政策、技術、人才等眾多優勢,全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升級版,培育形成國際醫學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原創新藥技術創新中心等5個技術創新中心,打造成千億級創新型產業集群。2016年,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產值394.6億元,占北京的49%,在技術創新領域獲得多項國際、國內第一,不斷填補國內外空白。
輻射作用日益突出
北京服務全國創新發展能力逐步提高,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領域搶占全球科技制高點,打造發展新高地
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北京正在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領域搶占全球科技制高點,形成以“三城一區”為重點,輻射帶動多園優化發展的科技創新中心空間格局,打造發展新高地。
“北京的創新資源很豐富,創新創業也很活躍。”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龐江倩表示,這兩年創新驅動在北京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已成為北京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之一。在她眼中,北京正走上一條創新引領發展之路,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創新“基因”日益融入北京的城市“血液”。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對北京小微企業的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服務業企業和一半以上工業企業通過創新增加產品或服務品種,提高了產品或服務質量。中關村引領作用更加突出。今年1月至5月,中關村企業內部科技活動經費支出保持兩位數增長。中關村企業的專利申請數占全市的36.5%,有效發明專利數占全市的62%。同期,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的總收入保持兩位數增長。科技型的市場主體快速增長,新設立的科技型企業1.1萬戶,同比增幅達84.7%。
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的北京,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著,服務全國創新發展能力穩步提高,全球創新網絡關鍵樞紐地位更加凸顯。
數據顯示,推動區域協同創新和產業聯動發展,北京向津冀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翻番,2016年達到154.7億元,是2011年的2.3倍;通過與其他省區市建立區域科技合作和對口支援機制,搭建跨區域創新合作網絡,輻射引領服務全國創新發展;擁有58家國家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和103家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外資研發機構548家,2016年對境外直接投資額248.3億元。
如今,通過制定實施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北京行動綱要,北京率先布局支持4G、5G技術研發和標準研制,成功研制世界首個碳納米管集成電路計算器。
立志成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北京,正積蓄力量,大步向前。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