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持編纂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7)》(新媒體藍皮書)在北京發布。藍皮書梳理了過去一年中國新媒體發展的總體概況和熱點問題,并對在新媒體領域如何實現領先發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經濟作為新名詞首次出現在藍皮書中。同時,人工智能也成為去年新媒體發展的一大亮點。
搭建平臺促進資源利用 共享經濟節流
藍皮書顯示,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較上年增長103%。除此之外,藍皮書提到,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截至去年年底,全國眾籌行業歷史累計成功籌資金額達363.95億元。業內人士預測,按照當前的發展態勢,未來幾年中國共享經濟將保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長。到2020年共享經濟規模會占到GDP比重達10%,2025年預計達到20%。
自從2016年分享經濟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共享經濟和分享經濟依托相關政策已經進入發展成長期。去年7月公布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強調,要“發展分享經濟,建立網絡化協同創新體系”;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國家發改委就《分享經濟發展指南》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計劃在市場準入、監管機制、創新治理等十大方面促進分享經濟發展,降低政策風險;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就開放政府數據共享、推動政府與民間信用信息無縫對接、細化分享經濟不同業態的管理、鼓勵政府部門加大購買分享經濟產品和服務等提出新要求。
藍皮書還提到,目前共享經濟應用較為廣泛的領域大致是交通出行、空間使用、醫療健康、物品租賃等。今年5月,ofo等共享單車品牌和螞蟻金服實現了合作,此舉在方便共享單車平臺融合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個人信用指數的介入完善共享單車的相關制度建設,突破其發展瓶頸。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研究員認為,共享經濟和分享經濟的相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借助共享和分享平臺讓人們共同使用資源以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這種經濟形式不但能夠惠及普通人的生活,還有助于推動社會的綠色發展。
人工智能引領傳播創新 智能媒體登場
“人工智能在媒體領域的應用有望改變現有媒體環境。”藍皮書指出,新科技與新技術正通過重塑媒體生產業務鏈的形式,對傳統傳媒業進行改造。
去年,騰訊成為首批率先將機器人寫手引入媒體領域的互聯網企業之一。目前,寫作機器人主要在財經和科技領域上“施展拳腳”,未來,機器人寫作則將向全品類資訊生產發展。專家指出,隨著自然語言處理、視覺圖像處理與機器學習等技術的日益更新,新聞生產的人工智能化水平將不斷提升。
此外,交互機器人的應用也豐富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生產中的角色。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智能機器人“小融”入駐人民日報社“中央廚房”,一躍成為集互動聊天、通信查詢、會議提醒等功能于一身的“全能助手”;《深圳特區報》定制的交互智能機器人“讀特”,則搭載了人機互動、人臉識別和紅外感應等功能。
從機器人寫作搶鮮出爐到各式機器人閃亮登場,再到日益完備的機器學習技術成為自媒體內容分發的“獨門秘籍”,媒體智能化趨勢日漸明顯。唐緒軍展望,新媒介、新工具、新技術,未來還可能對傳統新聞編輯部的發展理念、組織結構乃至運營模式進行重新評估和定義。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