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接收與資助情況總覽。
在總資助體量提高的背景下,基金委保持自由探索項目的經費占比在70%左右,保障科研人員自主選題大膽探索。今年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地區科學基金項目三類自由探索項目資助經費同2016年相比,增幅近10%。
“我國青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后浪推前浪,逐漸開始挑大梁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8月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如是說。
在此次發布會上,楊衛權威解讀了今年項目資助進展情況。他表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今年擴大了重大研究計劃的實施規模,從每年實施3個提高到4個,同時加大了合成生物學和人工智能兩個領域的部署力度,傾斜支持經費共7000萬元。
據悉,今年3月1日~20日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基金委共接收依托單位提交的各類項目申請190840項,比2016年同期增幅10.41%,申請量再創歷史新高。
穩定聚焦基礎前沿
今年,基金委貫徹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安排中央財政經費資助計劃248億元,比2016年的229億元增加8.30%。
“在總資助體量提高的背景下,基金委保持自由探索項目的經費占比在70%左右,保障科研人員自主選題、大膽探索。”楊衛表示,今年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地區科學基金項目三類自由探索項目資助經費同2016年相比,增幅近10%。
同時,基金委加強前瞻部署,穩步提高重點項目的資助規模與強度,激勵科學家著眼長遠、系統解決重要科學問題。對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重點項目資助力度、項目數量、平均資助強度都有所提高。
另外,基金委加強了對國家戰略科技需求的源頭研究的支撐,重大項目今年資助39個,比去年增長60%以上。其中既包括像“帕金森綜合征的神經分析化學基礎研究”這樣涉及生命健康的化學、生命科學交叉學科,也包括“高速軌道交通系統動力學性能演化及控制”這樣的高鐵相關軌道、地基、建筑物共同耦合的動力學問題。楊衛表示,隨著我國國民的預期壽命越來越長,退行性疾病也越來越多;我國也是全世界高鐵體系最為完備的國家之一。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都是針對我國發展的現實問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分析指出,今年申請的項目越來越關注于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化學、工程、材料、信息和醫學領域的申請量都大幅提高,醫學領域和2011年相比增幅高達近40%。
今年啟動的4個重大研究計劃中,“特提斯地球動力系統”項目涉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地學特點,而全世界大部分的能源都分布在特提斯帶上,該重大研究計劃將通過“一帶一路”的合作解決其中的科學問題。
此外,基金委繼續與其他科研和行業部門共同設立聯合基金,今年與國家電網公司共同設立智能電網聯合基金。今年還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設立了空間科學衛星聯合基金, 利用空間科學衛星平臺,開展暗物質粒子探測、黑洞和中子星等致密天體觀測、星地量子通信實驗等前沿和交叉科學研究。“這些科學前沿方向有望涌現出重大成果。”楊衛預測。
高瑞平透露,近幾年,地方高校和科研單位申請基金量的積極性日益增加。今年,地方所屬的依托單位的申請量達到99927項,占總申請量的52.36%。這是繼2016年以后占比再次超過了50%。高瑞平說:“這個比例也說明基礎研究隊伍的溢出效應,為地方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人才保障。”
青年人才挑大梁
2017年,人才類項目申請量大幅提高,比去年同期增幅高達57%。其中,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量增幅均超過10%。
同時,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總量從去年的31億元,提高到約40億元,平均資助強度22.84萬元/項,與2016年提高了18.1%。
楊衛表示,基金委今年繼續加大對青年科研人員的支持力度,同時確保資助拔尖人才質量,保持高遴選水準。以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為例,在4800多位申請者中只有399項脫穎而出,平均資助率為8.2%。
據悉,2016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申請數增長了25%,今年又進一步增長10%。楊衛認為:“這說明我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對自己的自信心不斷增強,這是目前基礎研究發展的一個可喜現象。”
經過多年的發展,科學基金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人才資助體系:從科研人員“第一桶金”的青年科學基金,到1994年就設立的杰出青年基金,再到后來設立的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以及最近設立的吸引海外人才的“外青”項目。
在這樣完整的“人才系列”的支持下,數據顯示,項目負責人正在不斷年輕化。楊衛表示,2011年以來,面上項目負責人中年齡在40歲以下的占比穩步提高,2017年達到46.22%,比2011年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
下一步,基金委將進一步完善人才資助鏈條和穩定支持的機制。楊衛表示,基金委將進一步梳理人才項目,調整設立更好的資助結構;為了吸引海外優秀人才來華工作,設立了“外青”項目;主動加強與“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為統領的國家科技人才專項的銜接和合作。
最大機構的管理挑戰
“每次跟國外同行講到我們一年的接收申請量,他們都嚇壞了。”楊衛笑稱。
據悉,今年基金申請量超過19萬項,再創新高,也使得基金委當之無愧成為國際同類基金組織中的年接收申請量最大的機構。
據高瑞平介紹,國際上的同類資助機構中,美國科學基金會每年接收申請量為5萬份,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每年接收的申請量達到6萬多份,德國科學基金會每年的申請量為4萬多份,而我國基金委在2010年申請量就突破了11萬份。與此同時,評審專家的返回率也是“國際領先”,達到接近99%。
“這么巨大的申請量也給科學基金的管理工作者和評審專家帶來新的挑戰和要求。”高瑞平介紹,基金委正在探索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手段縮短工作流程、提高評審效率,從而構建一個更高質量、更具公信力的科學基金評審平臺。
例如,通訊評審專家計算機輔助指派系統今年在各科學部得到普遍使用,實現了學科全覆蓋,使用輔助指派系統的項目占比達到86%,比2016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
2016年,我國專利總數達到世界前列,同時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論文開放獲取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設立30余年來,支持科研人員取得了豐碩的基礎研究成果,如今又在提高科技成果的共享和轉化方面采取了多項措施。
例如,落實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加強成果管理平臺建設,推進基礎研究學術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利用。目前,已公開結題的16萬多項項目、248萬項項目成果都可在科學基金共享服務網上查詢。此外,還建立了資助項目論文綠色開放獲取知識庫,目前已經公開了開放獲取論文428670篇。
“基礎研究是為整個人類的發展提供動力,不管是開放獲取需要的費用,還是知識產權保護需要的預算,科學基金都支持。”楊衛說。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