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2018年1月12日 ——2017年,由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發起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屢獲殊榮。其中,“碧播職業教育計劃”斬獲“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卓越項目獎”、”中國企業公民優秀公益項目”、“中國企業社會責任2017卓越獎優秀公益項目”、“2017第一財經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優秀實踐獎”、“中國外商投資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和“中國財經峰會冬季論壇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典范獎”六項大獎。施耐德電氣立足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拓展企業社會責任生態圈的創新探索與踐行受到了充分的肯定。
施耐德電氣榮膺“2017第一財經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優秀實踐獎”
以“碧播 ”之名,助力青年技能培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文件強調“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當前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并提出“推進產教協同育人。堅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和企業聯盟、與行業聯合、同園區聯結。”產融結合、校企合作是未來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碧播職業教育計劃”的使命正是充分發揮企業及其合作伙伴的核心優勢,建立企業與職業教育機構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幫助有需要的年輕人成為工業自動化、智能制造及能源管理等領域的專業人才,并獲得合理的職業發展機會。同時,響應“中國制造 2025”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為扶貧攻堅,特別是教育扶貧貢獻力量,也是碧播職業教育計劃一直以來秉承的信念。
通過“碧播”計劃,施耐德電氣與開設機電技術、電氣及自動化相關專業的職業技術學校或技工學校展開合作,通過提供先進的實驗實訓設備、配套課程及教學資源,幫助學校提升專業水平;并由施耐德電氣最頂級的專家,對專任教師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能力及對行業的了解。同時施耐德電氣和合作伙伴為學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以及職業素養方面的課程。目前,“碧播職業教育計劃”已與40余所學校合作,為160余名教師提供了2000多小時的義務培訓,受益學生超過15000人。
合作學校使用施耐德電氣設備進行教學
以生態圈思維,探索校企合作新形式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施耐德電氣不僅發揮自身業務優勢,也希望集眾智、匯眾力,調動更多企業的積極性。施耐德電氣響應國家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支持培育社會組織”的號召,在中國成立專門的社會組織“碧播能效與自動化應用技術中心”,接納更多志在推動教育幫扶、民生改善、培養專業技能人才事業的企業加入其中,激發產業鏈的多個環節高效協作,并逐漸形成成熟的運營機制。在這個體系中,合作企業可以參與到項目中的多個環節中,包括:資金支持、實驗室共建、課程開發、人才培養和提供就業機會。
此外,施耐德電氣與相關機構強強聯手,拓展合作的深度與廣度。施耐德電氣與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CEDF)達成戰略合作,成立了專項基金;并與中國研究發展基金會(CDRF)合作開始“中等職業教育贏未來計劃”,支持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培訓、國際技師進課堂等實驗項目,建設實訓基地。
據《中國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研究 》數據顯示:“技能勞動者數量目前只占全國就業人員總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更是僅占5%。”隨著產業升級轉型,市場對于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還將繼續增加。面臨這一缺口,“碧播職業教育計劃”正在持續加大對于職業教育的投入,并以生態圈思維,聯合學校、企業和相關機構的多方力量,建立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專業建設與產業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通生態鏈,為“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輸送專業人才。未來,“碧播職業教育計劃”目標3年內在100所學校試點,培養10000名應用型人才,提供1000個技術類就業和實習機會。
施耐德電氣中國區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負責人王潔表示:“對接國家政策,推動高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建設任重道遠。在‘碧播職業教育計劃’中,我們充分利用業務所長,并在實施過程中引入經營中積累的商業智慧,以一帶多,建立生態圈,形成高效運作機制。隨著我們的足跡邁入更多學校,合作伙伴朋友圈不斷擴大,這一校企協同創新的項目將更具活力、更富效率。”
關于施耐德電氣
施耐德電氣正在引領住宅、樓宇、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及工業領域的能效管理與自動化的數字化轉型。
施耐德電氣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是能源管理(包括中壓、低壓和關鍵電源)以及自動化系統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先企業。我們能夠為用戶提供融合能源、自動化以及軟件的整體能效解決方案。
在我們的全球生態系統中,施耐德電氣正在自己的開放平臺上與眾多優秀的合作伙伴、集成商和開發者社區展開協作,共同為用戶提供實時控制,提升運營效率。
我們相信,優秀的人才與合作伙伴使施耐德電氣成為偉大的企業。與此同時,施耐德電氣對創新、多元化與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也將確保每一個人,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方都能盡享Life Is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