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報》2017年10月28日
學習札記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人口紅利、資源紅利等傳統經濟動力逐步減弱。只有依靠創新驅動發展,才能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使我國經濟順利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也就是說,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
創新的內涵非常豐富,包括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是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會促成深刻的技術變革,并且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0%左右,科技創新已成為企業發展和國家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和挑戰,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重視和強化以科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以創新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推動科技創新,應重視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能力,同時把握好世界科技前沿,特別是技術革命的最新趨勢,在各個領域特別是一些關鍵領域前瞻布局,抓住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形成主導未來國家發展的強大力量。
推動科技創新,應強化應用研究,著力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促進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同時,仍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充分釋放創新活力,培養造就高水平人才,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體制機制和人才保障。——王曦
王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載能離子束與固體相互作用物理現象的研究。
融會貫通
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時,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已成為必然的選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從而使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相適應、相匹配。
實踐證明,實現產業轉型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如若缺少技術的突破和支撐,必將難以實現。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新興產業的培育都需要以雄厚的基礎研究為源頭,以強大的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能力為保障。
我國科技創新的態勢已表明,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從“跟跑”到“并行”“領跑”,更加要求我們把立足點放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上,不斷夯實科技基礎,增強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在世界科技競爭中贏得主動權、主導權。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面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歷史性轉變,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著力打造創新型國家,助推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將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強大支撐。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