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7年中國第一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在武漢東湖成立以來,中國孵化器建設事業逐浪改革開放大潮,經歷了三大特色鮮明的發展階段。從萌芽起步到蓬勃發展,從星星點點到棋布全國,從艱苦創業到廣受認可,4000余家眾創空間、3000余家科技企業孵化器、400多家企業加速器協同構成了覆蓋全創業生命周期的孵化生態,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運行機制和發展模式。中國創業孵化行業一路見證經濟轉型、社會發展和科技騰飛的歷史軌跡,成為促進中國科技和經濟結合的關鍵節點、重要推動力量和推進創新創業經濟發展的有效實踐。
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現狀
在完成初期探索并積累大量經驗基礎上,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在近20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隨著“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關鍵詞出現在國務院文件中,持續優化的政策環境為孵化器的發展不斷蓄勢。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春季達沃斯論壇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掀開了我國推進創新創業的新篇章,孵化器作為“雙創”工作的重要抓手也隨之蓬勃發展。孵化器在數量、場地面積、在孵企業、創造就業等方面的指標都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主要指標已躍居世界前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孵化器大國。
孵化器“縱向指標”不斷增加,“橫向數量”全面覆蓋。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納入火炬計劃統計的孵化器數量達到3255家,較2000年增長17.9倍,其中2000-2013年年均增長18.36%,2014-2016年年均增長36.4%;孵化器場地面積達10728.3萬平方米,近20年均有大幅增長。同時,在孵化器“橫向”分布方面,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川渝等成為孵化器重要集聚區,并已實現對欠發達地區全覆蓋,省級地區80%以上建立了孵化器行業體系。
孵化器以創業帶動就業,輸出高成長科技企業。作為孵化器對社會貢獻的重要指標,截至2016年年底,在孵企業數量達到13.3萬家,覆蓋了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在孵企業從業人員數量達到212.3萬人,平均每家在孵企業創造近16個就業崗位,近兩年來,新增在孵企業數量5.4萬家,新增就業人數70.6萬;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累計畢業企業數量近9萬家,為社會輸送大量高成長科技企業,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支撐。此外,隨著孵化器孵化能力的增強,孵化器行業本身實力也在增強,從業人員呈現增長態勢。目前,我國孵化器從業人員5.3萬,較2014年增長2萬余人。
孵化器發展形態多樣,眾創空間成長如火如荼。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從起初傳統事業單位孵化器、國有企業孵化器的基礎上正朝著投資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功能轉移化的態勢發展。截至2016年年底,民營企業孵化器占比達到48%,較2014年增長14%。2014年以來,眾創空間迅猛發展,其中以民營企業作為運營主體的空間占比達到65.82%,培訓輔導、媒體推動、投資驅動、專業平臺等多種模式空間孕育而生,成為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一大新亮點。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眾創空間數量到達4298家,其中經科技部備案的眾創空間1337家。
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經驗
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與國家改革開放同步,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更是中國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孵化器扎根高新技術產業的土壤,與國家高新區發展緊密結合,逐步構建起創業孵化生態,在培養經濟發展新動能,供給側改革以及社會協調發展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得益于不斷完善的體系保障。我國在發展孵化器的同時十分注重創業孵化體系的建設,創業孵化體系在孵化器發展的各個階段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30年來,我國在體系建設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專門設立相關管理機構——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為整個創業孵化行業的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國家還頒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確立了科技企業孵化的法律地位,并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創新驅動發展綱要中明確了孵化器的重要定位。此外,國務院以及各地方圍繞創新創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不僅為孵化器本身的發展,同時也為孵化器能更好地服務創業企業,服務創業型經濟營造了政策環境。孵化器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不斷完善了創業孵化體系建設,人才供給、金融資本、科技中介等孵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因此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得益于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支撐。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與國外孵化器不盡相同。我國孵化器有兩大特點,一是扎根于高新技術產業,二是其自身的發展與國家高新區的發展緊密相連。我國孵化器是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核心任務,孵化器培育了一大批相關行業的創業者和創業企業,創造出大量的科技成果,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增長的助推器。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在孵企業有效知識產權擁有數達22萬件。國家高新區是我國科技創新資源最為集聚、高新技術發展水平最為領先的區域,也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試驗田與示范區。孵化器始終將國家高新區作為布局建設的重點區域,充分利用國家高新區豐富的技術、人才資本等創新資源,持續構建和完善高新區內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國家高新區也始終將科技創新孵化載體建設作為區內創新驅動內生發展的基礎工作,凡建設高新區必然先發展科技企業孵化器。
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得益于各個要素之間的協同融通。在孵化器發展的歷程中,政府扮演了積極、恰當的角色。各級政府不僅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組織保障、資源整合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還很好地調動了市場的力量,并發揮了孵化器行業組織的作用。市場也因此很好地激發了孵化器的活力,使其在模式、類型等方面不斷創新,從而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孵化器的發展是以大城市為中心,逐步向地、縣一級小城市輻射的,在這一過程中,城市與城市之間、孵化器與孵化器之間也實現了良好的協同融通。此外,科技企業孵化始終堅持國際化發展。一方面,通過在海外設立孵化機構,采取離岸孵化、雙邊孵化等模式,將國外好的創新資源引入國內。另一方面,通過支持國外知名孵化器積極引入國外創業孵化的先進理念和模式,搭建起與國際交流的橋梁。
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任重道遠
歷經30年,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面對未來,依舊任重道遠。科技部出臺的《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十三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孵化器下一步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原則以及總體目標,并從九大方面進行了部署。中國科技企業孵化器必須直面新挑戰,勇抓新機遇,秉承服務科技創業宗旨,持續發揚不斷創新的精神,為實現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進一步完善孵化器發展的政策保障。繼續深化落實鼓勵高水平、高業績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稅收優惠政策并放大政策覆蓋面,研究出臺面向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機構的新政策,推動將支持創業孵化機構建設和發展納入長期公共政策體系。加強對東北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孵化器的發展支持。推動孵化器率先落實國家和地方政府支持創新創業各項優惠政策,在科技成果轉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政策實施中做出表率。鼓勵地方積極探索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新政策,形成政策包,做到精準施策。建立政策實施情況第三方監測與評估機制,為調整完善相關政策舉措提供支撐。
進一步加強孵化器“內外”的融合融通。各級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孵化器建設的宏觀指導和工作協調,加強重點任務的統籌部署及創新資源的統籌配置,積極探索建立跨部門協同推進機制,搭建有效的聯絡和指導平臺,引導孵化器健康發展。加強與創業孵化、研發服務、技術轉移、科技金融、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協同,圍繞企業成長各個環節共同發力。創新方式方法,豐富和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鼓勵創新源頭向創業端投入技術成果,促進產學研融合。
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生態。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信息技術手段提升孵化器開放發展水平,鼓勵孵化器探索研發眾包、資金眾籌、同步路演等基于互聯網的新型創業服務。實現線上線下服務協同,強化市場化資源整合鏈接能力,整合各類創業要素,完善孵化器與各類創新創業要素和主體對接機制,深化孵化器與各類第三方服務機構的合作,構建“孵化器+”資源網絡。支持各類創新創業孵化集聚區建設,通過試點示范方式引導在創新資源豐富、大眾創業活躍的區域建設創業街區、創業社區、創業小鎮等眾創集聚區,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業孵化生態。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