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需要產、學、研深度合作,由于周期長、涉及主體多、風險高,因而許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社會資本不敢投、不愿投。對此,中科院以基金、企業聯盟多種方式推進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在科研成果與市場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7萬億元、利稅2289億元;院所投資企業營業收入1.7萬億元,上繳稅金450多億元。”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介紹說。作為國內最高的科技學術機構,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正大步走出象牙塔,變身產業界的“硬通貨”。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近日,一場《“率先行動 砥礪奮進”——中國科學院“十八大”以來創新成果展》讓空間科學衛星、科考裝備等國之重器逐一生動展現。“這次參觀令人振奮,很多重大成果都有了具體的工程化應用,這也體現了中科院在成果轉化上的實力。”鵬飛資本創始合伙人任溶說。北京星旋世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姚鎮則連聲感慨,“如今的中科院已經率先成為中國科研成果轉化的典范”。
據鄧麥村介紹,中科院近年來在鐵基高溫超導、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蕩、先進核能、干細胞與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躋身國際先進或領先行列;在深空、深海、深地、網絡空間安全和國防科技創新等重大戰略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藥創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農業科技創新、資源生態環境、防災減災等方面,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轉化示范工程落地生根,取得了顯著經濟社會效益。
在面向國民經濟的主戰場,煤氣化直接制烯烴實現里程碑式重大理論突破,為煤化工產業提供了發展新思路;我國高精度大尺度光柵制造受制于人的局面終于打破,相關高科技領域和光譜儀器產業有了核心技術的支撐;農業科技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果,“渤海糧倉”預計到2020年實現年增產100億斤;生命科學領域的成果更是令人振奮不已——干細胞和再生醫學研究用于修復子宮內膜以及治療卵巢早衰,讓一對對夫妻迎來了新生命的誕生,重離子治癌技術和新型抗阿爾茨海默癥的寡糖類藥物更是給眾多家庭帶來了新的希望……
產學研結合走向市場
近日,中科院科學傳播局正式發布“中科院2017年年度科技創新亮點成果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中科院微電子所的一套“無錫智造快遞分揀系統”中選。
以往,我國快遞分揀自動化水平較低,大部分物流企業采用人工分揀,成本高、效率低。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歷時7年掌握了快遞包裹自動分揀核心技術,并于2016年5月份在無錫設立了中科微至智能制造科技江蘇有限公司。這家利用中科院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而成的高科技企業,是世界范圍內唯一掌握快遞包裹自動分揀8大核心技術的企業,一小時可處理7.2萬件包裹,分揀準確率高達99.995%。目前,該公司與中通、申通、韻達、唯品會、順豐等客戶簽訂了新一代物流快遞包裹自動分揀設備、物流掃碼補碼系統、WCS系統等業務類型訂單,銷售收入突破5億元,節省人力超過60%,有效解決了快遞中轉爆倉問題,也打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
哪怕再過硬的科技創新成果,也只有產研結合、走向市場,才能成為叫好又叫座的“硬通貨”。
為了讓硬科技變身“硬通貨”,中科院下了大力氣。首先,力推“抓大放小”,中科院層面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各分院各研究所自主部署一般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其次,在2013年機構調整時,設立科技促進發展局。此外,中科院還推出了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金,以母基金與直投結合的方式,投資具有市場潛力的前沿科技產業化項目。
“最近,我們一直在探索創新鏈、產業鏈和資本鏈如何有效嫁接,原來只是強調創新鏈和產業鏈的結合,現在看來沒有資本支持也很難做強做大。”鄧麥村表示,科技成果轉化需要產、學、研深度合作,由于周期長、涉及主體多、風險高,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社會資本不敢投、不愿投,但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金正好可以深化科研、產業和資本的融合,聚焦先進科技成果轉化。
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由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牽頭發起成立了“中國科學院上市企業聯盟”。聯盟的成立,將進一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和資本鏈的“三鏈”聯動,加快將科研成果推向市場,助力科技創新創業。目前,已有聯想控股、中科曙光等26家院所高科技企業在海內外成功上市。另外,中科院還成立了新材料、先進計算、機器人等十多個領域的創新與產業化聯盟,聯盟成立之初便由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牽頭。
以先進計算領域為例,負責牽頭的曙光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研發,并及時向中科院研究所尋求支持,這樣一來,中科院的研發工作就能直接面向市場。
拓展科技成果轉化空間
“3月底前我們將拿出1006件專利,并在全院首次拍賣,以拍賣的形式實現存量專利的批量轉化。”中科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主任隋雪青說。
2016年,中科院啟動并實施了“中國科學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行動”,設立了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力求完善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旨在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解決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
“科研成果要轉化,中科院需要展示開放形象,讓企業在有需求時第一時間想到、找到中科院。”鄧麥村亮出了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2017年的成績單: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從中科院104個研究所征集有效專利,成立共享專利池,并面向企業開展“普惠計劃”。企業可向中科院申請加入“普惠計劃”專利池,簽約成功后根據自身需求選定專利池中的2個領域內、總數不超過20件的意向專利,在2年內免費自主實施。后續若有進一步需求,企業還可選擇購買專利(每件不超過10萬元),或與中科院科研團隊開展技術咨詢、委托研發、共建實驗室等合作。
截至目前,已有26家中科院研究所通過“普惠計劃”將近千件專利免費共享給企業使用,已經加入“普惠計劃”的企業和準備簽約的企業近200家,已轉讓專利25件,授權共享專利230件。
隋雪青說,“普惠計劃”全國推介已經走進13個城市,召開了17場與企業對接會,覆蓋近1000家企業,推進企業與研究所密切互動。
此外,中科院還發布了《關于組織“中國科學院專利拍賣”活動的通知》,委托院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對全院存量專利分類,以拍賣的形式實現存量專利的批量轉化,共57個單位申請參加專利拍賣活動,擬拍賣專利共1006件,并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網上競價和拍賣舉牌聯動的形式,全方位多渠道予以推進。知識產權運營管理中心還為此推出“中科院專利估值模型”,從專利先進性、技術支撐度、市場關聯度三個維度予以評價,生成擬拍賣專利的預估值。
根據中科院的規劃目標,“十三五”期間通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使社會企業和院所投資企業新增銷售收入累計超過4.8萬億元,利稅48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5萬個;孵化“雙創”企業5000家;為不低于2萬家企業提供“四技”服務;5年間專利實施超過1萬件,有效專利5年實施率達到20%。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