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企業家的財富與日俱增,也相應承擔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從某種程度上說,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應成為企業家展現新時代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首先要順應社會需求,在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投入更大的精力;其次,應將商業思維與公益事業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改善和提升公益慈善的效率和可持續性;最后,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引領社會風氣崇善揚善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公益慈善成為代表委員們關心的熱點議題之一?!墩ぷ鲌蟾妗诽岢觯∪鐣戎w系,支持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的公益慈善事業呈現可喜的發展態勢,社會捐贈總額穩步增長,社會組織數量增多且創新不斷,多元化公益格局正在形成。其中,大額公益捐贈持續涌現,成為一大顯著特點,凸顯出企業家捐贈依然是社會捐贈中的主導力量。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國企業家的財富與日俱增,也相應承擔起了更多的社會責任。由《公益時報》發布的中國慈善榜數據顯示,2004年50位上榜慈善家合計捐贈款物折合10.29億元。2017年,共有201位慈善家、414家慈善企業進入榜單,總捐贈額達到145.27億元。
不僅捐贈金額增加,而且越來越多的捐贈者開始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嘗試成立基金會、設立慈善信托等新形式,通過專業化、組織化、現代化的運作模式推動社會進步。例如,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60億元捐贈計劃就借鑒了發達國家的“慈善信托+基金會”雙軌模式。1億股美的集團股票通過設立慈善信托來運營。在20億元現金捐贈中,5億元設立慈善信托,余下15億元分別捐贈給5個慈善會,由專業的公益慈善機構負責慈善項目規范運作。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企業通過公益事業引導社會創新、提高社會效益的成效愈發凸顯。
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企業、社會組織、商業機構共同的責任。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應成為企業家展現新時代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
首先,要順應社會需求,在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投入更大的精力。企業家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社會環境。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的受益群體,社會大眾對企業家這個“先富裕起來”的群體履行社會責任有著殷切期許。
2017年9月份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明確提出,弘揚企業家履行責任敢于擔當服務社會的精神,要引導企業家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引導和支持企業家奉獻愛心,參與光彩事業、公益慈善事業、“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應急救災等。當前,我國扶貧開發已進入關鍵階段,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都投入到這場攻堅戰之中。企業家更應當發揮自身優勢,授人以漁,帶動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實現脫真貧、真脫貧。
其次,應將商業思維與公益事業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改善和提升公益慈善的效率和可持續性。近些年來,社會公益事業領域出現的諸多新特點、新趨勢、新方法,如影響力投資,企業、公益創投、綠色金融等,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證明了公益事業與商業之間并非水火不容。阿里巴巴此前宣布5年投入100億元成立脫貧基金,阿里體系內的每個獨立公司都會負責一個脫貧項目,對總裁實行脫貧KPI考核,還要每半年發布一次脫貧報告。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這種新形態未來可能重塑人們對公益的認知。
最后,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引領社會風氣崇善揚善。眾多企業家已經成為公眾人物,知名度和影響力絲毫不遜色于明星,其行為舉止對社會也具有引領和示范意義。
鄉村教育計劃關心偏遠地區的鄉村教師,鄉戀計劃助力返鄉青年創業……現代公益慈善項目的觸角已經逐漸觸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他們所倡導的現代理念和帶來的溫暖也灑向社會的各個角落。
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慈善事業的傳播影響力與日俱增,主流媒體也為企業家從事公益營造了良好環境。比如,用慈善榜的形式來表揚企業家的慈善行為,以推動企業家服務社會,等等。日前,一篇關于巧女基金會打算捐贈15億美元拯救瀕危動物的帖子在朋友圈里刷屏,就是上榜企業家、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捐贈基金支持野生動物保護的慈善舉動,不僅引來了海內外網友紛紛點贊,更證明了企業家公益精神能夠在整個社會形成一種正面的回應,這種關注度也對企業家服務社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自《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