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諧煤電――陜西“錦界煤電一體化項目”展望
我國電力結構中,超過70%是靠煤發電的火電;煤炭產量中,近60%用來發電。但關系緊密的煤與電之間卻頻頻出現不和諧“音符”:煤炭市場緊俏時,容易造成電廠燃料缺乏;電力充盈時
,又可能導致煤炭銷路不佳。目前,由一家企業同時開發經營煤礦、電廠,能將煤電矛盾化解在企業內部的國家重點工程“陜西神木電廠――錦界煤礦煤電一體化工程”正在陜北建設。
煤與電:化矛盾為和諧
“錦界煤電一體化項目”位于陜北毛烏素沙漠南緣榆林市神木縣錦界工業園區,項目包括一個大型電廠和一個大型煤礦,電廠規劃容量6×600MW,配套煤礦規劃建設總規模為年產原煤1000萬噸。電廠和煤礦有著共同的法人,由陜西國華錦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經營。國華錦能是由神華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國華電力公司控股,山東魯能發展集團公司、陜西銀河發展集團公司共同出資組建。
按規劃,電廠燃煤全部由配套煤礦供應,煤礦生產的煤也將全部供應給電廠。煤礦煤場距離電廠不足500米,原煤出井口后,通過帶式輸送機從煤礦工業場地直接運至電廠主廠房原煤倉。最后,這些煤變成的優質電,將輸向500公里外的華北電網。國華錦能總經理王建斌說,徹底的煤電一體化是錦界煤電一體化項目最為突出的特點,這將有效消除“市場煤”與“計劃電”的矛盾。我國煤炭業改革早,市場化程度較高,煤炭企業擁有相對自由的定價權,而電價的升降依然受國家有關部門指導,這個矛盾導致煤、電不平衡,這就是業界所稱的“市場煤”與“計劃電”的矛盾。而錦界煤、電由一家企業開發經營,在煤炭緊俏時,能夠保證電廠的燃煤供應,煤炭市場疲軟時,電廠能保證煤炭的消化,煤、電矛盾在這里將不復存在。
煤變電:附加值提高5倍
“錦界煤電一體化項目”與傳統煤電聯營的不同之處,是電廠和煤礦由一個項目法人開發經營。錦界項目從設計之初就遵循“一體化”原則。所有管網和基礎設備圍繞“一體”全面對接,避免了傳統煤、電聯營中不同項目法人體制下低效率和重復建設現象。例如碎煤這一環節,如果煤礦、電廠是分開的,二者各需投入碎煤設備一套,僅此一項,就要增加投資2000萬元。
據介紹,我國煤礦大多在西部地區,而多數電廠建在中東部地區。如果把煤運到東部發電,那么成本將大大提高。在神木,每發一度電,煤的成本約占0.03元;而到河北,每發一度電,煤的成本就上升到0.11元。目前在陜北當地,1噸煤產值約為150元,而由煤變電,產值增加到近700元,工業附加值提高近5倍。
變輸煤為輸電還能大大緩解運輸給環境和道路帶來的壓力。神木許多道路旁滿是拉煤車灑落的煤塵,山西的公路上經常可以看到晉煤外運的車輛把交通阻斷,而鐵路則經常把別的貨物壓下來保晉煤外運。而錦界項目僅需通過432KM的500KV線路就能把600萬噸“煤”送至華北地區。
王建斌說,變長距離輸煤為輸電,不僅經濟劃算,而且清潔、高效,保證了對能源的安全、節約利用,實現電、煤間的效益平衡、運行暢通。另外產業鏈的延長還將對當地第三產業產生很強的拉動作用。
煤電一體符合“循環經濟”
“錦界煤電一體化項目”符合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的政策以及可持續發展要求。
這項工程實現了煤、水、灰科學循環利用。煤礦和電廠的“一體化”水處理系統已基本如期竣工,所有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含油污水都可實現回收和再利用,而且煤礦的井下廢水在經過處理后也可直接供發電廠使用,真正實現廢水的零排放。
目前,國華錦能公司已經與神府經濟開發區園區內相關企業、神木縣交通局簽訂了灰渣綜合利用意向性協議,將發電產生的爐底渣、電除塵飛灰作為當地道路建材出售;研磨細的粉煤灰將用于開發區水泥廠水泥的骨料或直接摻入水泥使用。
王建斌說,國華錦能為電廠每臺機組增加投資近2.6億元,用于直接空冷技術、煙氣脫硫裝置。4×600MW的直接空冷機組較濕冷機組每年少用水2000萬立方米,為陜北“富煤缺水”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留下了更大的水資源容量。王建斌形象地說,如果采用濕冷機組,工業園區附近的姚鎮水庫都不能滿足工程的需要,我們為神木省下了一個水庫。
施工現場有一根210多米高的煙囪,但它卻不會冒“煙”。據了解,脫硫裝置可使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少95%以上,遠低于國家環保達標排放值,傳統煙囪排出的煙、氣、塵,在這里經過一系列的處理最后就只有“氣”了。這就是國華“煙囪不冒煙、廢水零排放、灰渣再利用”綠色環保電站建設理念。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