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開始的國內電力市場建設熱潮讓電力設備行業成為最大受益者。然而,電力設備行業也并非平均受益,發電設備、輸變電一次設備、二次設備、電力環保4個子行業中,發電設備子行業日子過得最紅火,由此所形成的發電設備企業的優越感持續至今。
根據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統計,2005年發電設備企業目前在手的合同總量為7520萬千瓦,比去年增長了19.2%。在電力建設投資分配中,發電設備占總投資比重高達50%~60%。電力建設一般從電源建設開始,因此,發電設備受益會先于一次設備和二次設備行業。根據國家發改委最近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國內發電設備制造廠家交貨設備容量合計3922萬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2525萬千瓦,增長了2.8倍。發電設備行業總體上仍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其中60萬千瓦大機組數量增長較快,同比增加17個。由于60萬千瓦機組將成為未來電力建設的主流,占發電裝機容量44%的20萬千瓦以下級次的機組將逐步被淘汰。
在100萬千瓦超超臨界鍋爐的研制上,國內三大動力集團均有項目在手,除浙江玉環電廠4×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分別由哈爾濱鍋爐廠和上海電機廠、上海汽輪機廠提供裝備外,鄒縣、外高橋和泰州電廠3個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的機、爐、電,則分別由東方電氣和上海電氣、哈電集團整體提供。三大動力集團機、爐、電在3個不同的領域均有各自的優勢,如,哈電集團在6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上處于領先地位,目前有6臺機組的合同,尤其是在核電汽輪機領域居國內同行業首位,秦山核電二期兩臺65萬千瓦核電汽輪機即由其提供,今年8月份又為秦山核電廠二期擴建工程提供兩臺65萬千瓦核電汽輪機,鍋爐、發電機方面則分別由東方電氣和上海電氣較為領先。從這些方面我們看出,三大集團的技術優勢和高端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之突出是其他中小型的發電設備生產企業所無法比擬的。
這3家龍頭企業中,東方電氣有兩家下屬企業在國內上市―――東方電機與東方鍋爐,同樣在證券市場上市的發電設備生產企業,還有武鍋B、華光股份、杭汽輪B、哈空調等幾家。這些企業的2005年中報已經全部披露完畢,不難看出,優勢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最后必定在業績中得到體現。東方系的兩只個股都交出令投資者十分滿意的業績報告,其他的發電設備企業受益于行業的景氣,也都出現了業績增長,但整體的盈利能力還是大大的落后于行業龍頭企業。
雖然行業的發展空間還很巨大,但近期的一些行業利空因素對發電設備企業的影響逐漸顯現。
其一,國家電力建設管理部門一再預警,明年國內電力供需將趨于平衡,2007年不排除出現電力過剩的可能。未來市場形勢的逆轉無疑會給發電設備企業不小的心理壓力。
其二,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深入,針對電站無序建設現象的查處力度必將加大,造成部分訂單的減少和撤回。事實上,幾個電站設備上市公司都在半年報中不約而同地把加大貨款回收力度放在下半年的工作任務之中。
其三,原材料的漲價的陰霾并未散盡。鋼材價格近年上漲的行情使許多電力設備生產企業均不堪重負,企業的毛利率出現了下滑,只是規模較大的企業對成本的控制能力相對較強,受到的影響沒有中小型企業大。預計短時間內鋼鐵等電力設備主要原材料的價格仍將維持較高的價位,也就是說,電力設備生產企業的成本壓力仍將較重。
所以,發電設備龍頭企業績仍將保持穩中有升的增長勢頭,但對于一般的發電設備生產企業,由于其產品為容量等級較低的發電設備,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以及對低容量等級發電設備的淘汰,在電力供應趨于平衡之,其生存能力將受到挑戰.
信息來源:中國工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