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27日報道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近期發表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合伙人阿努·馬德加夫卡爾和該研究所駐上海的高級研究員成正敏(音)聯合撰寫的文章《新興世界的高成就者》稱,新興經濟體中的佼佼者都推行了鼓勵生產力、收入和需求不斷上升形成良性循環的政策。它們的領先企業不僅能推動增長,而且有助于促進商業環境的進步。
文章稱,新興經濟體通常被集中歸類為某種整體。但在經濟表現方面,它們存在巨大差異,只有一些經濟體在長期內實現了快速且相對穩定的增長。它們的秘密是什么?
在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最近對71個新興經濟體的人均GDP增長進行的評估中,有18個經濟體脫穎而出。在從1965年到2016年的半個多世紀里,7個經濟體——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泰國——的人均GDP每年至少增長3.5%。
其他11個表現出色的經濟體往往得到較少的關注,因為它們的人均GDP增長是最近才開始加速的。不過,阿塞拜疆、白俄羅斯、柬埔寨、埃塞俄比亞、印度、哈薩克斯坦、老撾、緬甸、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等國的人均GDP在1996年至2016年的20年間都實現了至少5%的增長。
文章稱,長期以來,發展經濟學家一直試圖找出使某些經濟體能夠實現比其他經濟體更穩定、更強勁增長的“秘訣”??疾爝@18個經濟體的共同指出將提供有關這一配方可能是什么的有力洞悉。
從政策角度看,榜單上的所有18個經濟體都推行促進增長的政策,這些政策鼓勵生產力、收入和需求不斷上升的良性循環。例如,這些議程包括增加資本積累的措施,如強制性退休儲蓄、提高政府效率的努力以及鼓勵國內市場變得更具競爭性的措施。
這使得作為GDP增長強大引擎的一代大公司得以崛起。實際上,這18個突出新興經濟體所擁有的年收入5億美元以上、具有競爭力的上市公司數量是其他發展中國家(按經濟規模作了調整)的兩倍。
在這些國家中,在短短20年里收入與GDP之比幾乎增長了兩倍,從1995年的22%增加到了2016年的64%——遠遠高于其他新興經濟體,并正在接近高收入國家的水平。同期,增加值對GDP的貢獻率也大幅上升,從11%升至27%。
文章稱,與流行的看法相反,高度成功的新興經濟體企業是在競爭極其激烈的環境中獲得成功的。在這種環境中,要想登上頂端很難,而留在市場中甚至更難。做到了這一點的公司往往成為國際市場上令人生畏的競爭者。
在18個表現優秀的新興經濟體中,在2001年至2005年盈利處于前五分之一的企業中,僅有45%在10年后的2011年至2015年間仍然保持了這一地位。而同一時期,在高收入經濟體中,有62%的優秀企業保住了它們的地位。
從1995年到2016年,這些增長最快的新興經濟體中的大型上市公司的年凈收入增長速度,比其他新興經濟體和高收入經濟體的企業快了2到5個百分點。從2005年到2016年,它們貢獻了全球所有大型上市公司總收入和凈收入增長的大約40%,不過在2016年它們僅占了總收入和凈收入的約25%。自2000年以來,其中的超過120家公司進入了《財富》全球500強榜單。
文章稱,最成功的新興經濟體企業——往往是出口導向型企業——不僅能推動增長,而且有助于促進商業環境的進步。此外,它們通過以高于中小型企業的速度對資產、研發和就業培訓進行投資來推動提高生產率,盡管后者也是成功國家商業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
現在的問題是,表現優異的新興經濟體能否維持快速、持續的增長,以及其他新興經濟體能否效仿它們的成功。鑒于經濟環境的變化,前面的挑戰無疑是艱巨的。
首先,一種被稱為過早去工業化的現象正在形成,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增長在比過去低得多的收入水平上就見頂回落了。此外,全球各地的經濟正受到自動化崛起的挑戰——這個過程只會加速。貿易模式也正在發生變化。
文章稱,盡管如此,不能低估新興經濟體的潛力。如果這次研究的另外53個新興經濟體的生產率增長水平與這18個表現優異的經濟體相當,那么到2030年,全球經濟將比現在增加11萬億美元的財富——相當于增加了一個中國。
新興經濟體的關鍵是抓住未來的機遇。例如,隨著中國從低成本制造業轉向知識密集型制造業,它將為孟加拉國和越南這樣的低收入國家創造擴張它們的制造業——例如紡織業——的空間。
文章稱,在過去15年里,新興經濟體占了全球GDP增長的2/3左右。這一趨勢很可能會繼續。如果各國實施明智的政策,借鑒最具活力的國家的經驗,強勁和持續的增長就可以在整個新興世界盛行。
摘自《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