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見習記者程唯珈 記者甘曉)12月5日,《自然》在題為“中國支持拆除‘收費墻’大膽計劃”的新聞(以下簡稱新聞)中報道,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科研及資助機構將大力支持論文開放獲取。新聞評價:“這將是‘開放獲取’運動的強心劑。”
在剛剛召開的第14屆柏林開放獲取會議上,上述三家中國機構分別發布三份立場文件,均表示將支持以論文開放獲取為目標的“S計劃”和“開放獲取2020倡議”,稱將推動公共資助的研究項目論文發表后盡快實現開放獲取,同時強調“我們將采取靈活的措施達成這一目標”。
對此,該新聞報道,“S計劃”主要發起者Robert-Jan Smits表示:“中國快速果斷的加入給了我們驚喜,這將是邁向全球開放獲取運動至關重要的一步。”
此次會議上,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戰略規劃委員會主任張曉林指出,事實上,中國科研及支撐機構自2014年起就鼓勵并資助科學家以開放獲取的方式出版論文,并在網上公開手稿。
“目前,大約70%在國際期刊上發表的中國研究論文,都受到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但按當前的訂購模式,中國學者和科研機構必須重新以高價買回這些論文。”張曉林補充道,“這不合理。”
早在2014年,中科院與自然科學基金委分別發布了《中國科學院關于公共資助科研項目發表的論文實行開放獲取的政策聲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受資助項目科研論文實行開放獲取的政策聲明》。
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研究知識庫”正式啟動,規定受資助項目發表的研究論文作者應將已發表論文存儲到該知識庫,并在論文發表一年內實現免費向公眾開放。
據了解,該知識庫剛剛完成了2018年度的數據更新工作,共計更新成果全文68710篇,其中期刊論文全文61083篇。截至12月8日,該知識庫已公開自2000年到2018年度共計587234篇研究論文全文。
該新聞最后指出,施普林格·自然集團首席執行官Daniel Ropers表示,對于中國支持論文開放獲取這一“清晰的信號”,“愿與中方愉快地開展進一步交流”。
摘自《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