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動化產業年會旨在銘記和展望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歷程,總結和表彰為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團隊與企業,全面展示不斷革新的自動化產品,透徹分析成功的行業解決方案與應用案例,產學研用并重,以“公正、公平、公開、專業”的原則全面展現過去一年里中國自動化產業的進步與閃光點。
人是推動產業發展最核心的要素,自動化技術在中國一路走來更是離不開無數中國自動化人前仆后繼的努力與耕耘。2019中國自動化產業年會(CAIAC)——“2018年中國自動化領域年度人物”已經揭曉,希望這些活躍在中國自動化領域的先鋒人物,可以用他們腳踏實地的精神引領整個行業的進步,不斷推動中國自動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2018 中國自動化領域年度人物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型號副總設計師 陳建新
主要業績:陳建新現任嫦娥四號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負責嫦娥四號巡視器GNC分系統和綜合電子分系統、火星著陸巡視器火星車GNC分系統的研制。嫦娥四號巡視器GNC分系統和綜合電子分系統根據任務需求,針對月背地形更加崎嶇復雜、中繼時延、光照測控遮擋等環境特點和任務約束,創新性地提出并成功地應用了月背巡視探測自主管理、感知規劃與導航控制技術,在月球背面實施的兩器分離、兩器互拍、穩健巡視勘察與長期生存等關鍵任務環節中,兩個分系統工作表現優異,為嫦娥四號任務的圓滿成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主要技術創新包括:
(1)針對月晝自主喚醒展開太陽翼過程中,多分支故障可能導致巡視器喚醒失敗的問題,提出了月晝喚醒太陽翼展開容錯控制方法,設計了多個故障工況下的太陽翼展開策略,解決了巡視器喚醒后機構旋變故障、機構運功故障、計算機復位或切機、測控遮擋、功率不平衡等異常情況帶來的難題;
(2)針對月背地表反照率相對較強,高反照率容易導致相機圖像的信噪比降低的問題,提出一種月表自主高效避障規劃技術,解決了月表大反照率條件下的巡視器自主避障規劃問題,實現了巡視器安全有效的自主避障規劃;
(3)針對避障相機的畸變問題,對寬視場魚眼相機的畸變校正進行了算法改進,通過逆模型計算實現了魚眼相機圖像的高效率優化處理,生成使用范圍更大的校正圖像用于自主避障;
(4)對兩器分離關鍵動作之一的太陽翼展開的設計正確性及故障預案的制定、實時多任務應用軟件的時序裕度,進行了基于時間自動機的形式建模和形式驗證,直接應用于兩個分系統正樣后期的測試與驗證及分系統的飛控,降低了技術風險。
獲獎理由:陳建新作風嚴謹,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工程經驗,發表論文20余篇。嫦娥三號、四號巡視器GNC分系統和綜合電子分系統的研制歷經10年,他創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視覺結合結構光的月面障礙識別和基于路徑適宜度分析的導航與控制分系統架構,以及基于數據、信息與物理融合的巡視器綜合電子分系統的架構,提出了兩個分系統的主要驗證技術途徑;負責完成了巡視器動力學建模與優化控制技術發展研究,對動力學建模、基于速率同步的運動控制算法等進行了詳細分析,提出了基于地形圖像和實時輪地相互作用多體動力學的系統測試驗證途徑,實現了嫦娥三號巡視器制導、導航與控制技術和綜合電子技術在我國地外星體巡視探測器上的首次應用,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為中國月球探測工程中嫦娥三號、四號巡視器的成功發射和巡視探測做出了突出貢獻。
和利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邵柏慶
主要業績:邵柏慶于1993年進入和利時的前身電子六所自動化事業部,從技術人員,到研發經理、項目經理、公司高管,參與并主導了和利時多個關鍵技術(如中國第一套實用分布式控制系統、中國第一套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中國第一套大型可編程邏輯控制系統等)的研發、重大工程(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300MW核電機組的計算機監控系統、國華九江電廠2×1052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DCS系統等)的實施,多年一線技術研發和工程實施的經驗使其積累了極強技術實力和行業經驗,同時在業務拓展上具有敏銳的市場發展觸角。
2009年,邵柏慶提出和利時啟動“集團化、產品化、國際化”戰略目標,為集團國際化發展進行謀篇布局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12年,邵柏慶帶領和利時以“一帶一路”政策為契機,擴大公司海外經營范圍,加大對國際業務的各項投入,增加海外業務的產出比重,逐步實現國際化發展的戰略。2013年,邵柏慶提出了打造智能和利時的戰略,并在集團內部主導推行了公司工業控制系統云平臺建設、兩化融合貫標工作、數字化車間建設工作,在公司的兩化融合工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和業績。2014年,邵柏慶帶領和利時啟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貫標工作,并于2015年2月通過了工信部首批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認定。邵柏慶作為兩化融合小組的組長,在推進兩化融合,貫徹和利時兩化融合戰略和體系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扶植了公司工業自動智能控制系統平臺項目,而由此項目引申發展的工業控制系統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智能化安全云服務平臺成為了和利時集團目前重要立足點和未來的發展方向。2015年,邵柏慶提出了“精益化、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路線圖,進一步明確了打造智能化和利時的業務發展戰略。
2018年邵柏慶提出“3+1+N”協同發展戰略,用融合了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技術,賦能和利時現有三大自動化業務,提升公司方案水平和實施能力,推動集團現有業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這即是“3+1”;同時,通過開發面向工業企業用戶、APP開發者、系統集成商和平臺運營商四位一體的工業互聯網集成開發平臺,賦能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和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工業互聯網生態環境的形成,提升整個行業的智能制造水平,這即是“1+N”。為了落實“3+1+N”戰略,邵柏慶帶領和利時加強內外部資源的整合,著手建設和利時智能制造創新基地,全力推進各業務向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向升級,全力構建從工業裝備到智能控制系統,從生產管理系統到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整體解決方案;全力打造面向工業和基礎設施領域的智能制造相關規劃、設計、實施和運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
推薦理由:邵柏慶作為和利時發展方向的指引者,始終對“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有著深刻的領悟和積極實踐。其早在2013年就提出打造智能和利時的戰略,并將其貫徹至今,帶領和利時搶占智能時代先機,在2018年成功完成基于設備層和控制層優化的電廠智能管控系統建設、海底撈私人訂制個性化鍋底的自動配鍋機2.0系統、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工程(1、2號線)綜合監控系統集成、化工行業基于工業大數據的精餾塔設備建模、診斷和控制優化規范及試驗驗證平臺等多個項目,進一步確立了和利時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邵柏慶在帶領和利時發展業務的同時,也不忘推動行業進步和回報社會。他通過搭建平臺、捐贈、資助設立獎學金等方式,積極深化校企合作,助力自動化行業人才培養。并號召成立“心靈之窗”和利時志愿者聯盟,每年組織員工持續開展無償獻血、義務植樹、關愛自閉癥兒童、慰問老人等公益活動。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海洋機器人卓越創新中心主任 俞建成
主要業績:面向海洋環境自主立體觀測任務需求,俞建成帶領團隊突破高效驅動、輕質耐壓結構、智能感知與控制等長續航力海洋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了新一代長航程水下滑翔機、長航程智能觀測AUV,以及小型科考型USV等新型智能海洋觀測機器人,形成新一代智能海洋觀測機器人技術體系,實現對海洋環境從海面到海底的長期、連續觀測能力。研發的“海翼”水下滑翔機成功執行了第九次北極科考白令海觀測任務、馬里亞納海溝深淵科考立體觀測任務等重要科考觀測任務,創造了7000米大深度連續自主觀測新紀錄,成為目前國際上唯一一款具備7000米連續觀測能力的水下滑翔機。推動實施了“海翼”水下滑翔機科研成果轉化。
2018年作為第一完成人獲遼寧省技術發明獎一項,同時先后入選2017年度海洋人物、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公示)。
獲獎理由:俞建成作為團隊負責人帶領一支年輕團隊瞄準海洋環境智能感知前沿技術,突破核心技術,研發出系列長續航力海洋觀測高端裝備,在國家重大科考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并積極推動實施科研成果轉化,產生顯著社會和經濟效益。研發的系列海洋觀測機器人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西安西電電氣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陳榮偉
主要業績:作為中國西電集團中央研究院副總經理,陳榮偉主要負責集團數字化、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3D打印及工業自動化等先進制造領域研究開發工作。
2018年指導的工信部智能制造專項“西電寶雞電氣中低壓輸配電裝備智能制造新模式”項目經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并作為唯一一個電力裝備制造行業項目入選國資委36個“中央企業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被國資委予以通報表揚,同時入選“2018年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
此外,“中低壓輸配電裝備智能化工廠標準化試驗驗證”項目入選2018年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評選的“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為智能化工廠在行業的應用提供示范。
獲獎理由:陳榮偉作為陜西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專家、數字化質量管理專家、兩化融合專家,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信息化、精益生產、智能制造整體規劃,集團型企業信息化、精益管理、智能制造體系架構設計,精益工廠、數字化工廠建設標準制定,行業智能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大數據、云計算、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平臺研究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專業實踐。多年來主管多項國家智能制造和信息化項目,具有豐富的項目實踐經驗,項目成果聚焦智能制造,通過系統集成實現工廠的互聯互通,對企業提升設計制造水平、生產效率、生產管控能力、降低產品成本,在企業發展、應用探索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為智能化工廠在行業的應用提供示范,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速新動能成長。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標準與檢測中心副主任 丁露
主要業績:丁露在國際標準化工作中成績突出,作為11個IEC工作組的中國專家,參與了數十項國際標準制修訂項目,將13項我國自主提案推動成為國際標準。她擔任IEC/TC65/WG22自動化設備及系統可靠性工作組召集人,作為IEC/TC65中唯一的中國人組長,組織制定了首項可靠性國際標準,2018年提交DTS最終投票,為打破國外壟斷、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做出突出貢獻。2018年擔任IEC/TC65與ISO/TC184聯合成立的JWG21智能制造參考模型工作組(智能制造核心工作組之一)“智能功能”任務組組長,完成任務組報告,將我國研究成果輸出到國際標準。
2018年擔任IEC/TC65/WG23智能制造框架和系統架構工作組“新技術應用”任務組組長,組織開展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應用于智能制造領域的標準化需求研究。2018年2月由她負責推動的《智能制造服務平臺制造資源接入集成要求》通過立項投票,成為國際上首個面向智能制造服務平臺的標準規范IEC PAS 63178。
作為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合作工作組秘書,支撐科技部、工信部、國標委在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合作與標準化相關工作,擔任工信部和國家標準委聯合成立的中德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組預測性維護任務組組長,與德國專家共同主持編寫《中德智能制造預測性維護標準路線圖》,并于2018年4月漢諾威展會期間正式發布。
她長期開展智能制造及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標準研制和實施推廣工作。共承擔和參與了15項科研專項,已完成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制修訂項目32項,組織開展標委會及10個分委會的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復審等工作,2018年成功組織500余人規模的標委會年會。2018年組織10余次技術與標準推廣活動,通過標準發布、宣貫、培訓、研討、展覽等方式,面向機械、汽車、軌道交通、石油石化等行業,開展國內外專家技術交流和標準應用推廣,促進企業轉型升級。2018年,她主持起草的智能制造核心基礎技術標準《數字化車間通用技術要求》系列標準完成報批,該標準發布后將為數字化車間的設計與建設,以及智能制造各領域的數字化車間相關標準制定和技術應用提供重要指導。
獲獎理由:丁露作為智能制造及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標準化專家,多年從事相關領域的標準化管理及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32項重要標準研制,在標準化研究與應用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具有主持重大科技研究項目全過程研究的能力和經驗。長期負責國際標準化工作,2018年在IEC國際標準組織中新承擔了多個重要職務,組織各國專家制定國際標準,并將多項我國自主提案制定成為國際標準,為打破國外壟斷、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做出突出貢獻。作為專業領域負責人,長期支撐國標委、科技部、工信部在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合作與標準化相關工作,2018年推動科技部與德國教研部簽署聯合聲明,并在籌建的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創新合作聯盟中擔任秘書長,為深化中德智能制造領域的產學研合作提供支撐。積極開展智能制造及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標準研制和宣貫實施工作,促進國內外專家技術交流和標準應用推廣。
青島慧拓智能機器有限公司CEO 陳龍
主要業績:(1)帶領青島慧拓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發展成為礦山無人化解決方案的行業領跑者。統籌多方資源,帶領公司進入礦山這一無人駕駛細分領域賽道,融合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云計算、物聯網、信息通信等先進技術,成功研發出無人礦卡系統、半自主挖機系統、機群管理系統、礦卡仿真系統等產品。采用無人化系統后,可保證礦區人員零傷亡、實現每天24小時不間斷運營、生產力提高20%以上、5年運營成本可降低50%以上。產品成功應用于徐工、三一、陜重汽、臨工等國內領先工程機械廠商,助力礦山客戶實現礦用車輛的無人化改造、礦山業務的無人化運營,實現運營安全、生產效率、經濟效益與生產力的飛躍。
(2)帶領青島慧拓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簽訂合同額3000萬元以上,實現營業收入近1000萬;帶領慧拓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青島市千帆企業,并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被受理專利11項,被授權軟著9項,授權商標8項,授權作品著作權2項。帶領慧拓共完成3輪融資,融資金額超億元。
(3)帶領慧拓獲得8項榮譽包括: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青島賽區)暨“千帆匯”第五屆青島創新創業大賽榮獲一等獎;入圍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成長組行業總決賽;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榮獲全國優秀企業;2018創客中國(青島賽區)暨第四屆“市長杯”華通資本創業家小微企業創新大賽銅獎;2018創客中國(青島賽區)優勝項目;2018中國汽車智能化技術優秀創新項目;2017年青島年度最具創新力企業;2017年度優秀孵化公司。
(4)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于視覺的機器人環境建模與定位導航,課題負責人。
(5)2018年發表論文20篇,其中SCI二區以上論文11篇。
獲獎理由:陳龍將自動化研究成果應用于礦山開采運輸這類高危行業,從根本上解決礦山事故人員傷亡問題、降低運營成本、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帶領公司發展成為了無人礦山行業的領跑者,是自動化科技成果轉化的優秀代表。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溫事業部生產管理中心負責人 韓建軍
主要業績:韓建軍作為國家工信部“乳制品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項目”在蒙牛集團項目的總負責人,帶領團隊完成項目并通過國家工信部聯合符合性審核,推動了乳制品行業首個乳制品智能工廠建設,并建設技術學院培養“技術100”核心人才,培養100名技術人才;積累儲備200余項創新技術,2018年推動集團范圍內30個工廠,168臺國內設備自動化改造,自動化率提升了47%,效率提升12.69%,總體節約成本3.94億元。
(1)自動化改造主要涵蓋:禮盒自動包裝(特侖蘇、真果粒、純甄等品類)53條生產線,周轉箱自動裝箱113條;產品入庫環節360條產線實現自動碼垛;前處理中控自動化控制自動化率達到96.7%。
(2)在產品質量、成本控制方面,重點品類單包追溯采用“產品內包裝激光打碼”技術,并成為“行業首創”。產品容量控制采用在線自動實時稱重技術。
(3)推動供應鏈上游供應商進行自動化改造,針對枕類產品包裝箱實現無紡布提手自動安裝,可滿足125條線使用需求。
(4)通過對乳制品制造全鏈條的自動化升級,為乳制品行業培養了中亞、永創、易邁克等國內頂級乳制品自動化裝備供應商,打破了進口設備供應商壟斷高難度乳制品自動化包裝設備供應商的歷史。通過自動化技術升級,實現內部高效精細管理、優化外部供應鏈的協同,推動整個產業鏈向自動化和數字化的方向發展,提升對“完美產品”的全過程質量及安全保障,降低生產運營成本,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實現定制化生產。
獲獎理由:韓建軍在蒙牛集團范圍內積極推動“智能制造新模式”,致力于建設乳制品行業智能制造標桿典范。在韓建軍的全力推動下,蒙牛智能制造項目在2018年成功上線兩個工廠,蒙牛的智能制造覆蓋面廣、功能全面,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同時獲得國家級3項軟件著作權和3項標準草案起草權。
深圳市盛博科技嵌入式計算機有限公司總裁 趙勇
主要業績:2018年趙勇主抓的重大新項目:高鐵嵌入式計算機系統平臺經過多年的高鐵運行驗證,已大批量應用于復興號高速列車;組織開發完成高可靠智能安全網關,該產品已成功進入歐洲,被跨國公司采用;組織開發完成基于國產芯片的自主可控嵌入式計算機平臺;成功組織申報國家科技部“網絡協同制造和智能工廠”重點專項課題。
趙勇作為盛博科技的總裁,一直積極參與和推動自動化行業內的產學研合作創新、學術交流:作為發起人,成功組織舉辦第六屆“工業信息化平臺高端圓桌會議”,促進產學研的深度交流合作;組織公司參加國外專業展會——2018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成功展示公司“工業4.0”的新一代嵌入式計算機平臺,該平臺已被歐洲多個跨國公司采用。此外,趙勇積極參與行業活動:受邀參加2018邊緣計算產業峰會,并作主題演講《持續打造高可靠嵌入式系統平臺 推動邊緣計算產業快速發展》;作為CCF工控專委會副主任,參加2018工控專委會年會,并作主題演講《強強合作 持續打造高品質智能設備》。同時積極參與多個公益項目,例如捐贈松禾成長基金會舉辦的飛越彩虹項目。
獲獎理由:趙勇作為企業的帶頭人,20多年來帶領盛博科技一以貫之地深耕工業控制自動化行業,在嵌入式工業計算機技術研究、產品生產制造和推廣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盛博科技的嵌入式計算機遠銷歐洲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瑞士等多個國家;在國內其產品應用到了對可靠性要求極高的京滬、京廣線高鐵列控系統中,為國家高鐵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趙勇先生也因此獲得了工控行業的認可和認同,具有一定的行業影響力。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9年3月刊